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

ID:56247965

大小:1.1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24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_第1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_第2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_第3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_第4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土壤资源与调查实验题目:土壤调查报告所属小组资环132撰写人:谢约翰熊艺孙文献课程名:土壤资源与调查任课教师:潘剑君成绩:2016年11月07日Word文档.南京市东郊土壤调查报告1、总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对土壤资源的利用,土地承担着农、林、牧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国民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土壤资源调查是对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制编

2、绘出土壤类型图和有关的生产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改良的实施方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土壤调查与制图》的课程设计,调查时间为10月31日至11月10日,历时十一天。以实习的方式对南京市东郊进行了土壤调查。由潘剑君老师精心策划安排,我们专业的56个同学共分6个小组,每组9至10人,负责3~4张航片作业面积所覆盖的地区。实习的进行实行组长负责制,分别进行小组内的各项事宜。1.1调查区域简介调查区域西起

3、美龄宫东侧公路包括钟灵街西侧部分地区,东至灵谷寺路,钟灵街地铁站西侧,北沿中山陵陵前路,向南至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全区海拔10-65m左右,有左所村、西新村两个自然村,中山陵、明孝陵等风景区以及邵家山、西山头等低矮山丘。见下图:Word文档.图1调查区域范围1.2调查方法及主要成果本次实习日程安排如下表所示:表1:工作安排日期工作任务10月29日分组,定组长。明确任务,分发物品,查阅资料,制订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勾划作业面积,选择踏查路线,设置剖面点10月31-11月1日路线踏查,建立10个典型样地,挖10个剖面,采集土壤样品11月2日上午比土评土,土地利用

4、类型汇总;下年室内土壤利用类型判读,土地利用类型判读。11月4日分组野外校核,修正判读结果。11月5日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图;小组转绘。11月6日上午,拼接成调查区的完整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计算机输入和成图作业、面积量算;在土壤图的基础上,编制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编写调查区的土壤调查报告和各小组的土壤调查报告;撰写专题研究报告11月8日14:00,进行成果报告交流(2个小组报告—含小组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1个全队报告—含调查区的土壤分类系统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和土壤利用改良分区系统、调查区的土壤图和各土壤类

5、型的面积与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面积与分布、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和各改良区的面积与分布;1个GIS制图研究报告;1个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报告;2-3个专题报告—转绘)。布置实验课实验六的内容—编写技术规程。本次实习,每小组参考所领取的3~4张1985年的航片及当年南京市部分地区的地形图及以东郊为主的地形图,对比小组自己搜集的南京东郊地图,在研究了地形地势并实际踏查后,综合分析实际的植被变化、土地利用和道路等影响,共挖土壤剖面60个。后在潘老师分析指导下,确定所采集的各处土壤共有8种土属,分属于3个土类。根据采集的纸盒标本,采集过程所做多项记

6、录绘制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2、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Word文档.2.1调查区气候条件根据《江苏地理》,调查区位于东经118º50',北纬32º03',属于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日照时数为2212.8时,全年日照率为48%,干燥度为0.9。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

7、,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2.2气温与地温2.2.1气温根据1959年至1978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年平均气温为15.5℃,年际最大差值为1.6℃,80%的年份在15.2℃以上,最高年份16.4℃(1961年),最低年份为14.8℃(1972年)。一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气温2.2℃,最高年份4.2℃(1965年),最低年份-1.1℃(1977年),相差5.3℃;七月份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8.2℃,最高年份30.1

8、℃(1965年),最低年份26.4℃(1969年、1976年),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