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ID:56252664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高考考查学生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进行的。其中,能力考查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是:不但能够抓住信息、解读信息而且能够在抓住信息、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思维。现结合化学高考复习,总结归纳一下我们是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其能力的。一、顺向思维的训练1・强化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高考总复习时,要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重新学习,全面理解,克服盲点,灵活应用。例如,我们复习“同位索”这一知识点时,就要对概念要点进行剖析: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②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顺藤摸瓜,学生自然得出同位索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的结论。

2、经过这样强化知识点后,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深刻、清晰了。2•重新编织知识网络,使学牛的思维灵活化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时,切忌机械地重复前面的内容,否则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教师应该重新结合整个中学阶段的知识网络,采取新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化,即要有创新。例如,在复习非金属知识时,可仿照下面的思路重新编织知识网络:气态氢化物一单质一氧化物一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相应含氧酸盐。3•总结和利用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与学生一起总结了好些规律。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真正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在化学高考总复习时,就要完善这些规律,使之条理化,做到活学活用。

3、如在复习用互滴法鉴别物质时,总结的规律是,互滴法是一种不需要其他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两种物质相互反应,量不同,则反应产物不同,互滴时现象不同。因此在复习时,就要引导学生总结:屮学阶段有哪些组合可以采用此方法?完善了化学规律的学习,解题就会得心应手。二、逆向思维的训练1.反证法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化我们在判断某一说法、某一命题是否正确时,经常要求举出反例,如NH4C1就是“所有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反例。其实,举反例就是反证法,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2•—题多用训练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敏捷化在一题多用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变换提问方式、变换条件、变换因果关系,指导学生

4、通过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已知还原性Fe2+>Br-,往lOOmL混化亚铁溶液里缓缓通入0.lmol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验-被氧化成单质,则原渙化亚铁溶液的浓度为。A.0.lmol/LB.lmol/LC.1.2mol/LD.3mol/L解析:设原混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x,则由电子守恒原理得:0.lmolX2二xXl+(2x/3)Xlx=0.12mol,应选C。如果将题目中的澳化亚铁换成碘化亚铁,则应选D。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等进行训练。这样,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解题能力。三、发散思维的训练1•类比

5、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化类比即知识的迁移和渗透。通过类比法能把所学知识向更深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提炼升华。例如,我们在复习C12与NaOH溶液的反应性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除去苯中的杂质漠?怎样除去澳苯中的澳?2•对比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多面化对比即比较。如在复习S02和C12的漂白性时,我们采用这样的方法:%1将S0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红墨水、酸性KMnO4溶液中。%1再用C12代替S02,重复上面的实验。③把S02和C12按]:1的比例通入品红溶液中。根据不同的现象,深化学生对漂白性和漂白原理的知识。3•—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综合化

6、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是克服学牛思维定式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化学高考总复习中,选择具有多种解法的习题,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就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例如:在复习“铝三角”时,有这样一道题:在lmolAlC13中逐滴加入lmol/L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物中的铝元素和溶液中的铝元素质量相等,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1.5L或3.5L)。方法众多,归纳如下:解方程组法、分步求解法、数形结合图像法等均可得出相同的结总之,虽然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各式各样,但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化学高考复习中,只要我们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采

7、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心组织思维训练,就能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就能在新形势下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责任编辑罗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