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

ID:56262000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04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_第1页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_第2页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_第3页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_第4页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一)面向学生:中学(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三)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二、教学课题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

2、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

3、”的方法。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三、教材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必须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始。本节辅导课的各个环节是立足七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七学生的自我认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的:《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四、教

4、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五、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活动前先将教室桌椅向两边挪动,在中间留出一块空地来。学生搬着椅子到空地处,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活动时,教师撤出一把椅子,站在圈外,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子坐,动作慢的学生就没有椅子坐了。这个活动做了几次,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

5、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二、)自己眼中的“我”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6、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2、教师:请同学们从形容词检核表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模仿例句格式,分别写出5句话。(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不能相互交流)  3、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3-5人回答)    4、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

7、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5分)  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5人)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三)别人眼中的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心理游戏“戴高

8、帽”方法: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