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ID:5626374

大小: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0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_第1页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_第2页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_第3页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_第4页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低碳经济下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和其减排对策探究  摘要: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能源加工、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力煤气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化学和建材业则是CO2排放的主要行业;在影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诸因素中,经济规模是最大的增排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两个较大的减排驱动因素,而能源转换在诸影响因素中驱动力最小且各行业的驱动方向差别较大,只有电力煤气、矿业和能源加工等属于减排驱动;中国CO2减排对策至少可以从能源转换、能源效率、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等方面来着手进行。关键

2、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因素分解;低碳经济中图分类号:F426;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2-0114-06一、问题的提出(一)背景和意义11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变暖,给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2009年11月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的数值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历来是我国CO2排放的主要部门,占我国CO2总排放量的70%以上,且近年来一直呈增加态势。因此,研究工业部门的CO2排放对低碳经济发

3、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与先行研究的关系在CO2排放研究方面,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低碳经济最基础的工作,即对CO2排放量的推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上。在中国CO2排放量的推算方面,关键步骤是确定各种能源的CO2排放系数。多数学者是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进行的,如燕丽、杨金田[1]、金艳鸣[2]等;也有利用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局(DOE/EI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中国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等几家的平均值,如王怡[3]等。在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较早期的有张宏武运用Divisia分解法、基于Kaya模型Kaya模型是日本

4、学者KayaYoichi提出的一种方法,详见KayaYoichi.ImpactofCarbonDioxideEmissiononGNPGrowth:11InterpretationofProposedScenarios[R].PresentationtotheEnergyandIndustrySubgroup,ResponseStrategiesWorkingGroup,IPCC,Paris,1989.对1980~1999年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研究[4]。此后,有学者陆续对此展开研究,如徐国泉等[5]的研究等。自2007年中国政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冯相昭[6]、

5、朱勤[7],宋德勇、卢忠宝[8]、王锋等[9],赵奥、武春友[10]、李艳梅等[11]、郭朝先[12]、蒋金荷[13]等。在工业部门碳排放研究方面,有LiuLancui等.对我国工业最终消费能源导致的CO2排放量变化因素的研究[14],刘红光、刘卫东对我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15],卢祖丹、赵定涛对西部大开发中工业碳排放影响的分析[16],邵帅等对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17],潘雄锋等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18]等。纵观上述学者的研究,虽然对碳排放分解的研究相当活跃,对碳减排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足。11首先,大多数研究在计

6、算碳排放时采用的能源种类、消费部门分类甚少,大多只是仅仅粗略地分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类,而消费部门也只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其他服务业等,没有工业内部的行业;其次,上述研究大多着眼于国家层面,对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研究较少,而对工业各行业的系统分析则更少;再次,大多数研究是以数年间隔(例如每五年等)为单位,根据本文试算,只采用期首和期末两年的数据与每年累加计算比较会造成很大偏差,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拟首先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推算,然后对其特征及变化动态作一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于这些变化特征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中国CO

7、2减排的对策建议。二、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变化及其特征(一)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的推算1.推算方法CO2排放量的推算,基本上是按照每个部门各自燃料的消费量乘以各自的CO2排放系数来进行的。如果用C表示化石能源起源的CO2排放量,则可得到:2.数据来源及处理11本文所用工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年版,工业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版,工业增加值除了2004年及20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