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

ID:562896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_第1页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_第2页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_第3页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_第4页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综合形势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策略江苏省邗江中学李强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综合形势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策略江苏省邗江中学李强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综合形势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策略江苏省邗江中学李强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综合形势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策略江苏省邗江中学李强综合能力测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材的必然要求。根据前三年的综合测试以及广东、河南、江苏大综合试卷反映出的情况,我们可以预见到新高考将“以重点知识为载体、以能力考查立意、以现实问题切入、以综合形式出现”的命题趋向。新的高考形势要求我们站在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必

2、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复习策略,以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一、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与过去老高考相比,综合科目中的历史试题题量大为减少,不再强调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和各册书的考查比例,试题内容也基本上是以重点知识为载体,加之新高考形势下的高三历史周授时数也由过去的6堂减少到4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注意选择、编排教学内容,突出历史主干知识的复习。所谓历史主干知识,是指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

3、优质、高效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我认为当前可行的办法是采取单元下编排若干历史小专题的形式,这种复习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夯实“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把握单元结构、明晰阶段特征,形成单元历史知识体系。如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阶段特征,然后从“横”的角度划分出“列强侵华”、“抗争与探索”、“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个小专题。在每一小专题之下,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如对“列强侵华”,可从“纵”的角度,把它分为19世纪60—70年代、80年代

4、、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20世纪初期的列强侵华情况;也可以从“横”的角度,全面把握这一时期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化等方面的侵华情况。“纵”、“横”交错,形成单元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对那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重要的历史概念,要注意从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出内涵和外延,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那些次要的知识点,可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做到应详则详,该略则略,凸显历史主干。二、抓堂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当前高考一个重要的命题原则是从过去的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变,强调试题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所谓“遵循教学大纲”是指在知识的考查上要遵循

5、考纲不超纲;“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则是指在能力的考查上不拘泥于大纲,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高考命题新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死读书,读死书的书虫再也适应不了新的高考形势。那么怎样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落实到实处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教师应对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式的堂教学模式予以大的调整,”权威抑制创造”,教师应在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通过自学、辨论、讨论等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在堂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提出尽可

6、能多的思考角度。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立发表见解,鼓励质疑、创新。注意在堂上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真正在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能力落实到实处。因为,这不仅是适应新高考的需要,亦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三、抓知识素养的拓展与提高,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认真分析近三年的综卷,我们不难发现,与老高考相比,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试题并没有刻意追求高难度,而是注意从知识的广度上去考查学生的知识素养。如2001年的广东、上海综合卷39题,“结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说法,说明她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

7、道综合题的命题思想就是考查学生的人素养和历史知识积累情况。鉴于这种形势,迫切要求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努力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视野,引导学生跳出书本,走进生活,甚至是艺术生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学会在堂之余,利用边角时间,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提高人素养;学会观察社会百态,体味人生苦辣;学会与他人探讨,互动交流,提高认识。告诉学生不要满足于本已有的知识,更不能把必要的余涉猎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学习调味品。教育学生把追求化积累和社会生活的积累内化为自觉的习惯。四、抓热点问题的角度与切入,加强学科渗透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