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doc

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doc

ID:56295815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2

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doc_第1页
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doc_第2页
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钟世文邮编:364200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教材例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习题的解读,不少教师仍然就题练题、就题讲题,进而导致习题教学单调、枯燥、低效。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习题,深刻领悟习题的价值,深入挖掘习题内涵,密切联系实际,对一些习题作必要的改编、调整或重组,才能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提高练习实效,真正实现“轻负”高效。1.呈现方式:变“静态”为“动态”,让习题更丰

2、盈现行教材中的习题大都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如果能以动态的眼光来挖掘、剖析静态习题蕴涵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使习题变得更加丰盈,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多方位参与感知学习,深刻领悟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练习实效。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九第8题:“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解答这道题时,一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呈现题目,而是这样处理的:先呈现只标有0和1两个整数的数轴,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0至1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学生回答后,再用电脑动态演示等分的过程,继而,教师

3、指着数轴上0.1的位置,让学生说出1份用分数表示就是1/10,用小数表示是0.1。接着指着0.4的刻度追问:“你能直接用小数来表示吗?”在学生连续说出几个纯小数后,教师指着小数1.6问,你能在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吗?当学生在原有的数轴上找不到小数1.6的位置时,把数轴延长的想法便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就按照学生的想法通过电脑演示将数轴延长,依次出现数字2、3、4、5,并将它们之间都等分成10份。当学生找到1.6比1大,在1的后面六格时,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经突破了“小数都比1小”的错误认知的局限,产生了“前馈控制”的心理效应。3这里教师把习题由“静态描

4、述”变为“动态呈现”,让学生经历依托分数找小数、直接找小数、找混小数等过程,使习题在巩固、深化新知方面的作用真正得以彰显,真正实现“改变一点点,收获大不同”。2.数学问题:变“直白”为“留白”,让习题更丰满留白,能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由想象、自主探究的空间。有些习题条件充分、问题唯一、题意直白,学生只要根据公式或规律就能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如果教师把习题中的部分信息“隐藏”起来,留出一些空白,不仅可以让习题变得更加丰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七第12题:“一只长方体玻璃缸,长8dm、宽

5、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dm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这个问题的指令性强,思维含量较低。教师如果进行留白处理,隐去“棱长为4dm的正方体”和“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投入一块铁块,缸里的水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可能会猜“铁块未全部浸没,水未溢出”;“铁块全部浸没,水未溢出”;“铁块全部浸没,水会溢出来”等几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补充条件“铁块体积是64立方分米”,让学生最终统一认识到“铁块全部浸没,水会溢出来”。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水会溢出来”,这

6、时就有可能出现以下精彩的解答:①根据64÷(8×6)﹦1.3dm,得出水面会上升1.3dm,而实际水面离缸口的高度只有4-2.8﹦1.2dm,1.3dm>1.2dm,因此水会溢出来。②根据8×6×(4-2.8)﹦57.6立方分米,得出玻璃缸还可以装水57.6立方分米,而铁块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64立方分米>57.6立方分米,因此水会溢出来。③实际水面离缸口的高度是4-2.8﹦1.2dm,假设铁块的高就是1.2dm,则铁块的底面积是64÷1.2﹦53.3平方分米,而玻璃缸的底面积只有8×6﹦48平方分米,53.3平方分米>48平方分米,所以水会溢

7、出来。显然,教师的“留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解题视野和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为了能够填补这个认知“空白”,在更具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中,兴趣盎然、千方百计地寻求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也就比原来“直白”的问题获得了更广泛的收获、更丰富的滋养。3.数学思考:变“肤浅”为“深刻”,让习题更丰厚3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答习题的过程是一个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深入挖掘习题潜在的价值,适时、适度拓展习题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可以提升习题的思维含量,焕发习题的生命活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

8、册练习十四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在学生探究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规律后就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