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

ID:56298985

大小:1.89 MB

页数:97页

时间:2020-06-10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_第1页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_第2页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_第3页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_第4页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地理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方案课件 中图版新课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整合第5讲│考点整合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近日远日近日恒星年远日第5讲│考点整合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北极星66°34′23°26′第5讲│考点整合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理意义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赤道南回归线直射点北回归线夏至日第5讲│考点整合昼夜长短变化夜长于昼昼长于夜全球第5讲│考点整合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二分二至纬度四立季节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第5讲│要点探究1.地球公转方向的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

2、为顺时针。2.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有恒星年和回归年之分,恒星年的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而一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第5讲│要点探究3.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可以借助坐标轴记忆:(1)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2)能够利用地球公转在不同月份的速度差异归纳出北半球冬半年短、夏半年长;南半球冬半年长、夏半年短的原理。(3)能够在二分二至日图上找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掌握其分析过程)。(4)注意近日点、远日点在不同图中的位置(如下图),并对其速度变化

3、进行把握。图5-1第5讲│要点探究第5讲│要点探究例1[2009·重庆卷]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第5讲│要点探究第5讲│要点探究[解析]第(1)题,图中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由图中乙位置看,乙并不处在远日点附近(7月初),故由甲

4、至乙,并不存在重庆正午太阳高度减小的问题。第(2)题,当地球处在图中甲位置时,位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因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答案](1)B(2)C[点评]地球公转规律是造成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如五带范围、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等等。因此,掌握地球公转规律,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基础。第5讲│要点探究第5讲│要点探究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开始了它的探月之旅。据此和图5-3回答(1)~(2)

5、题。(1)“嫦娥二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①ab段 ②cd段 ③gh段 ④ef段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变式训练第5讲│要点探究(2)“嫦娥二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如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速度()①在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 ②在远月点时,公转线速度较慢 ③公转速度始终不变 ④在圆形轨道上时快时慢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第5讲│要点探究[解析]第(1)题,10月1日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当地轴向右倾时,b处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夏至日,顺着地球的公转方向,a、b、c、d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同理可推知g、h、e、f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

6、、秋分日、冬至日。第(2)题,“嫦娥二号”绕月运行特征应类似于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其在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快,在远月点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慢,运行轨道也是椭圆。[答案](1)B(2)A► 探究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5讲│要点探究1.黄赤交角的影响如图5-4,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6′S)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这一天,为

7、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又回到a点时,太阳又重新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就这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第5讲│要点探究图5-4第5讲│要点探究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如图5-5所示即为其中三种:图5-5第5讲│要点探究要能够灵活绘制上图并判别任何日期太阳所在的半球及其移动方向。如教师节时太阳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3.太阳平均约3个月移动23°26′的纬度,即大约每个月移动8个纬度。如若已知太阳位于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