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doc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doc

ID:56301717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0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doc_第1页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教师主导”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作出决定,由教师根据课堂动态随机调整。“教师主导”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于点拨、启疑、督促;在于挖掘、归纳、总结、升华。2、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的变化,以多种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表扬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 3、学生从“不知”转化为“知”的过程中,内因固然是根本,但教学的“教”却是首要和必要条件,“传道、

2、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的神圣职责。4、通过“教法”引导“学法”,根据“学法”调整“教法”。教法重在引导、启发、点拨、激励;学法重在自学、领会、议论、练习。  5、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程序、思维速度、思维深度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不能以授代学,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自己做题代替学生做题。  6、教师不能只将知识本身教给学生,更应把知识应用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不能只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知识不指向应用就难以形成能力(二)“学生主体”课堂是学堂,学生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当

3、以学生的“学”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只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事例放手让学生寻找,结论放手让学生总结。要给学生以自读、思考、质疑、议论、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  (三)训练主线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始终;没有训练就没有反馈、补救,因此,当堂练是各种课型都不可或缺的环节;练可以弥补讲的不足,讲绝对代替不了练;课堂是训练的主渠道,课下自习是补充。(四)辨证看待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主体是“自主生成性教学”;传统教学理念的主体是“替代性教学”。1

4、、自主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局限第一,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效率低;第二,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三,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如问题意识,发现或探索知识的经验,确定有效的假设,选择有效的学习资源等。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则学习效果不理想。2、替代性教学理念的优点第一、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学科知识。第二、它对教学设备设施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低,因而经济易行。第三、中国不同于美国,在残酷的高考竞争中,紧张的“快餐”可能比悠闲的“野炊”更实惠。 (五)“讲课”、“听课”两个概念的弊端。  

5、1、“讲”---“讲”只是课堂教学的方法、环节之一,而不是主体甚至全部。   2、“听”----教师助长了“讲”;听课者只关注讲的内容,忽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忽视对学的研究;使评课低层化。“听课本”当改为“课堂分析研究记录本”: (六)“讲课”与“讲座”不同;“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小学课堂”不同。 (七)课堂是习惯培养的主渠道,要关注学生习惯养成---注意力集中、课上笔记、课下反思、典型题笔记。(八)学生是需要管理的,管得好,才能教的好-----情绪、状态、习惯、纪律、行为。(九)课上的问题大部分出在课前;

6、观念、要求与行为的差距关键在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