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

ID:56305631

大小:19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10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_第1页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_第2页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_第3页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_第4页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全球血球技术支持服务部黄威血液组成2血液血浆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代谢产物、营养物、无机盐等血细胞血小板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单核细胞(Monocyte)淋巴细胞(Lymphcyte)水(55%)(45%)(pH:7.35~7.45)红细胞计数(RBC)1、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

2、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参考值:3.5~5×10^12/L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

3、者生理性增高)。Hb低于45g/L者应予输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除外);低于105g/L者应寻找贫血原因;高于180g/L者应作进一步检查。高于230g/L者,应紧急采取治疗措施。参考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红细胞比积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1、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低于0.14者必须给予输血治疗(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宜);低于0.33者应进一步检查,寻找贫血原因。男性高于0.

4、56、女性高于0.53同时结合血红蛋白增高应考虑血浆容量问题。达到或高于0.70者为紧急静脉放血的指征。参考值:0.35~0.45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t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原理]血流中的红细胞,因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

5、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成年女性0-12mm/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大细胞性贫血时增大,小细胞性贫血时减小。体积减小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体积增大常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及巨红细胞性贫血。参考值:80~10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参考值:27~34pg

6、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参考值:320~360g/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客观、准确。临床意义: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大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的这一指标会有动态变化。血小板计数(PL

7、T)临床意义:1、增多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2)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3)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2、减少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参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临床意义: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后期伴浮肿和蛋白尿者,以及

8、急性失血(外伤)或大手术后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mardSoulier综合征)时MPV增大;2、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再障、湿疹和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综合征(Wiskolt-Aldrich综合征)、骨髓移植恢复期、先兆子痫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MPV减少。参考值:7.5~12.5fL血小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