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

ID:56308921

大小:20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6-11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_第1页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_第2页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_第3页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_第4页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文论之儒家孔子剖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儒家的文学观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第二节孟子的文学观及其批评方法论第三节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儒家的文学思想儒家文学思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艺思想,其内容主要是关注文艺的根本性质、文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问题。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以孔子、孟子的文艺观为代表,此外,还有荀子的文艺思想。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一、孔子生平及其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三岁丧父,家境贫寒。《论语•子罕》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五十多岁时,事鲁国司寇,曾周游列国。他创立私学,有

2、弟子三千。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位重要的文论家,因为他比西方文论的鼻祖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74)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都要早些。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一、孔子生平及其思想孔子的文论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重点是谈论文艺和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的关系。孔子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他这种文艺思想,被儒家后学们概括发挥成“诗教”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

3、也。’”(《礼记·经解》)孔子主“仁”,重“礼”,崇“乐”,尚“中和之美”。孔子“思无邪”、“尽善尽美”、“文质彬彬”、“兴观群怨”等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影响至深,可以说一直波及到今天。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一)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译:“修身当先学诗,立身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所谓“兴于诗”,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总是从感性、具体的榜样学起,耳濡目染和身心浸染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诗经》提供

4、了这种典范,他使人的言谈、立身、行事有了可靠的合乎礼仪的依据。因此,他告戒儿子:“不学诗,无以言”。所谓“立于礼”,即是比“兴于诗”更深入的阶段,礼是贯穿“仁”的原则精神的一系列礼节仪式的规定。从学习《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自己立身行事,严格地遵循礼的规定。所谓“成于乐”,即是要求通过音乐来改造人的性情,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乐”是指浸透仁义精神的先王之雅乐、正乐。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二)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译:孔子说,熟读《诗

5、》三百篇,叫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够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里孔子阐明了诗在当时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意义。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学诗为政治服务,为外交服务。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三)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没有邪曲的东西。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对“思无邪”有不同的理解。“思”,原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但后人亦多解释为“思想”或“意思”之“思”。汉儒所谓

6、“无邪”,《论语集解》引包咸之说,谓“归于正”。也就是“雅正”的意思。邢昺《论语注疏》说:“诗之为体,论功诵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宋儒所谓“无邪”,是指读诗人而言。《朱子语类》说:“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者思无邪,则《桑中》《溱洧》之诗,果无邪耶?”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概括地说,“思无邪”之旨,当指《诗》之思想内容,情感表达的中和之美,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思无邪”从审美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孔子评价《关雎》

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不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悲伤。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中和之美是儒家哲学上的中庸之道在文艺上的反映。孔子主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哉!”(《论语·雍也》)曾参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中庸,即“中和庸常”之道,也就是执其两端而叩其中之意。《中庸章句》题解:“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是儒家最主要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方法。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对音乐的观点:倡雅乐、放郑声《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