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

ID:56333853

大小:1.5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6-11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_第1页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_第2页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_第3页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_第4页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 补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免疫学温州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陈俊补体系统补体的概述补体系统的活化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补体的概述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的理化性质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2.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CR)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成分C1--C9:其中C1由C1q,C1r,C1s三个亚单位组成B因子:C3激活剂前体D因子:C3激活剂前体转化酶原P因子:备解素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C1抑制物I因子(

2、C3b灭活因子):对C3b具强大而迅速的灭活作用H因子:C3b灭活因子促进因子C4bp,C8bp补体受体(CR)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CR1------CR53.补体的理化性质对热不稳定,60℃30分钟灭活具酶活性(除外C1q),但均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体液中C1q带有与抗体结合的位点含量相对稳定,约占血清总球蛋白的10%,C3含量最高,病理状态时可升高或降低。补体系统的激活特点两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激活特点:(1)补体的激活过程,相继依次激活的连锁反应,类似多米诺现象。活化的成分以:C3b,C1,B,D表示,

3、灭活的成分则用:i表示,iC3b表示(2)激活过程是补体成分被消耗,裂解过程,产生一大一小两片段,分别以b,a来表示。裂解C3C3b+C3a激活特点(3)激活可在液相或固相上进行,其片段复合物并非固定在细胞膜上的某一点,而是向前滚动,越移越大,类似滚雪球。(4)系统中调控因子起控制激活作用,使之维持在适当水平。2.经典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gM,2IgG)参与补体成分:C1---C9均参与激活过程分: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识别阶段Ag+Ab(IgG/IgM,2IgGCH2,IgMCH3)C1q与补体结合位点结合,构形改变C1r裂解

4、C1s裂解C1酯酶C1qC1qr2s2C1rC1s<40nm抗原抗体抗原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活化阶段C1s Mg++(1)Mg++(2)   C4C2C4aC4b+C2bC2aC4b2b(C3转化酶)C4b2bC3C3aC3bC4b2b3bC5 (C5转化酶)C5aC5b+C6+C7(吸附于细胞膜上)C8+C5b67 C5678912-15个C9+C5b678(膜攻击复合物,MAC)其中C2a、C4a、C3a、C5a释放入血,具生物活性作用。补体膜攻击单位结构MACs造成的细胞膜损伤C7C6C8C5bC9多聚体C5b+C6+C7+C8+C9=MAC

5、s补体攻膜单位细胞膜表面的C3b5b与C6、C7、C8依次结合形成C5b678复和物。该复和物诱发C9在细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面的通道结构MACs,造成胞膜的穿孔损伤。2.旁路途径激活物:脂多糖,多肽,酵母多糖等---细菌细胞壁成分,G-菌的内毒素、凝聚的IgA,IgG4参与成分:C3,C5-C9,B,D,P,H,I激活过程:生理情况下:体液中血浆中存在少量的蛋白水解酶,使C3,B,D,P因子缓慢发生裂解,形成C3转化酶,但很快被相应的抑制物灭活,意义不大。iC3b蛋白水解酶B因子D因子灭活C3------------C3b-----------

6、--C3Bb--------3bBbMg++I因子H、I因子激活过程激活物存在情况下:C3----------C3b BMg++激活物C3bBD,PC3bBb(C3转化酶)C3bnBb(C5转化酶)C5-C9C56789细胞膜破裂,损伤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IgM,2IgG凝集的IgA,IgG4参与成分C1---C9C3,C5—C9 B,D,P,I,HC3转化酶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3bnB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补体活化的调

7、节:1. 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C3转化酶,C3b,C5b极易衰变限制连锁反应的进行。2. 调节因子的调节调节因子的调节:C1抑制物(C1INH):可与C1r,C1s结合,使之失去酶的活性。C4bp:可与C4b结合,抑制C4b与C2b的结合,抑制C3转化酶的形成。I因子、H因子膜辅助蛋白(MCP):表达于白细胞,上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的表面,促使I因子裂解C4b,防止形成C3转化酶。膜结合调节蛋白的作用1、C8bp:干扰C8与C9的结合2、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干扰C7,C8与C5b6的结合抑制MAC形成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解靶细胞:C5---C9参与,形成

8、MAC。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3b,C4b,iC3b 单核细胞细菌(Ag)+Ab+C3b---C3bR:巨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