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

ID:56334234

大小:2.6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6-11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_第1页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_第2页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_第3页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_第4页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遗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MonogenicInheritance单基因遗传54页第三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inheritance,AR)一、定义: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性质是隐性的,杂合状态时不表现性状,隐性纯合时才表达相应性状的方式二、AR病: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疾病正常人AA携带者Aa患者aa携带者:表型正常却带有致病基因(a)的杂合子(Aa)AA×Aa½AA½Aa常见的婚配型及发病风险估计亲代P正常人与携带者婚配子代FAaAA×aa正常人与患者婚配常见的婚配型及发病风险估计携带者与携带者婚配亲代PAa×Aa

2、1/4AA2/4Aa1/4aaAaAa父母是携带者,子女发病风险1/4,患者同胞中2/3是肯定携带者子代F½Aa½aaAa×aa携带人与患者婚配一个先天性聋哑系谱分析ⅠⅡⅢⅣ1212345612345612分析:先证者Ⅳ1的双亲不聋哑,但属表兄妹近亲婚配,双亲是肯定携带者;男女均可发病,机率相等;看不到连续遗传,AR遗传先证者Ⅱ4的双亲不白化双亲是肯定携带者,男女均可发病,机率相等;看不到连续遗传,AR遗传ⅠⅡⅢ2111223453456患者皮肤细胞缺少黑色素,全身白化,毛发银白虹膜浅红,惧光2.一个白化病系谱分析(AR)一个白化病系谱分析ⅠⅡⅢ

3、2111223453456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分析:先证者Ⅱ4的双亲不白化,双亲是肯定携带者,男女均可发病,机率相等;看不到连续遗传,所以AR遗传垂体性侏儒3.AR病例肝豆状核变性(肝损伤/神经异常)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肩带型)镰状细胞贫血症(sicklecellanemia)(AR)红细胞镰变会引起血粘性增加,易使微细血管栓塞造成组织局部缺氧,甚至坏死,产生肌肉痛、骨骼痛、腹痛等痛性危象。同时镰状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易变形通过,挤压时易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缺乏核酸内切酶引起的疾

4、病,基因定位于9q34.1或2q21。由于DNA修复基因缺陷→核酸内切酶缺乏→不能切除紫外线诱发的嘧啶二聚体(特别胸腺嘧啶二聚体TT)。人群患病率1:65000~1:100000。患者皮肤对日光特别是紫外线高度敏感,暴露部位皮肤色素沉着、干燥、角化、萎缩及癌变,皮肤和眼部肿瘤发生率是正常人千倍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pigmentosum,XP)(AR)疾病基因定位于3q21-q23,患者尿黑酸氧化酶缺陷,病人尿中含有尿黑酸(alkapton),曝光后变为黑色。在婴儿期就表现出病症,到成年时由于尿黑酸大量沉积于关节与软骨外使关节变性,严重

5、时出现关节炎并发心脏病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AR)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AR)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Ⅰ型AR遗传;Ⅱ型和Ⅲ型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由于患者肾小管细胞的膜转运蛋白缺陷,使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患者血浆中这四种氨基酸的含量低而尿液中含量升高,导致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和绞痛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AR)(congenitalglucose-galactosemalasorption)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半乳糖的膜载体蛋白异常,致使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障碍,患者肠

6、道内渗透压改变而使肠液增加,患者出现水样腹泻。婴儿喂食含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食物后随着腹泻加重继而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症状糖原贮积症(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AR)较罕见的遗传代谢病。根据所缺的酶不同糖原贮积症分为Ⅰ~Ⅷ型,以Ⅰ型最常见Ⅰ型糖原贮积症:发病机制由于基因突变,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糖原在肝脏及肌肉中的代谢缺陷,造成肝、肾、及肠粘膜组织中的糖原蓄积临床表现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并有肝、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酸中毒Ⅱ型糖原贮积症:发病机制基因定位于17q25.2,溶酶体内α-葡萄糖苷酶的缺乏,糖原代谢障碍,造成溶酶

7、体内糖原的堆积,累及全身肌肉临床表现儿童期发病,患者因心肌无力、心脏扩大而死于心衰竭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AR)氨基酸代谢障碍病,疾病基因定位12q24.1。国外发病率约1/4500~1/100000,我国发病率约1/16500发病机制苯丙氨酸是生长和代谢必需的氨基酸,食入体内的苯丙氨酸一部分用于蛋白质合成,一部分通过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转变为酪氨酸。PKU患者PAH基因突变,肝脏内PAH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苯丙酮酸、苯乙酸

8、和苯乳酸在体内累积,引起脑损伤,血液和尿液及旁路代谢产物排出苯丙氨酸多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先天性痴呆,皮肤、毛发和虹膜色素减退,头发呈赤褐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