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

ID:56352523

大小:17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12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1、官学中国古代最早的官学几乎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夏商两代即创办了正式的官办学校。西周官学开始完备并自成系统。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的确立时期。唐代学校教育十分发达,成为官学制度最完备的时期。宋明以后,官学制度进一步演变和发展。2、私学与官学比较而言,私学不受政府权力的直接干预,可以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古代私学也有大学和小学之分。3、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古代家教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家教是中国古代帝王、官宦人家传授治国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具特色的学术传授形式。后者也称家学。社会教育也

2、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学校教育不同,社会教育活动总是和社会生产活动、生活过程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一,德智统一原则强调德智是衡量人材的两条最重要的标准,故而要求德育智育能够同时发展。其二,德智统一原则主张德育能够促进智育的发展,智育也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其三,德智统一原则要求德育第一,而不是智育第一,或德智平分秋色。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教育原则的思想(1)德智统一(2)学思结合学、问、思、辨、行是教育过程中的五个重要环节,它们构成了古代教学的完整过程。学思结合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让学生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最早明

3、确提出学思结合原则的是孔子。古代思想家们在论述如何学思结合时,有一个十分一致的观点,就是“存疑”与“解疑”。(3)知行统一知行统一原则就是要求把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统一起来,从生活实践出发,去学习知识和道德,使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知行统一原则主要包括下列思想:第一,生活实践是知识道德的真正源泉。第二,生活实践是知识道德的最终目的。第三,知识道德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深刻明白。第四,“知”和“行”相互促进。2、教学法思想(1)问答法(2)讲述法(3)会讲论辩法(4)阅读指导法(5)因材施教法(6)循序渐进法(7)启发诱导法三、中国书院1、源远流长书院是一种由儒

4、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独特教育机构。它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书院源于唐代,兴于北宋,宋元明清四朝延绵不绝。书院具有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2、继往开来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教育组织,首先在于它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优良的私学教育传统。书院又和以前的私学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出一种制度创新的精神。3、人文特质儒家人文精神具有二重性。它既可以表现出儒家士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又可以表达出他们对超越境界的向往。中国书院作为儒家之道的象征、儒家士人的精神家园,鲜明地体现出儒家人文精神的二重性。一方面,儒家士人总是把书院看成是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一方面,儒家士人又

5、把书院看成是晋身官场、踏入仕途的阶梯。4、文化功能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它承担着两项重要的文化功能:传播文化与创造文化。前者主要指教育人才,后者主要指发展学术。书院的藏书,祭祀等其它功能,都是围绕这两项功能服务的。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心。学院又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中心。5、书院学风(1)强调人格培养,反对为科举而学(2)提倡学术创见,反对死守章句陈说(3)开门办学,兼收各家之长(4)尊师爱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