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ID:563637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0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_第1页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_第2页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_第3页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由听引出的话题甘肃省酒泉市总寨中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由听引出的话题甘肃省酒泉市总寨中学白兴虎在一次听中,有两位教师同讲一篇小说《阿Q正传》。第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这篇小说时,先为学生把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做了完整的交代,如第一“序”中鲁迅先生写到的阿Q的定名,阿Q的身世等;第二和第三的“优胜记略”的一些细节这位老师也给学生做了恰到好处的讲述,如阿Q和王胡斗,阿Q自轻自贱地说“打虫豸”,挨了打说“儿子打老子”,又说“我儿子比你阔多啦”,还自欺欺人地将自己脸上打几个嘴巴

2、,把脸想成别人的,手想成自己的,便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这位老师表情很严正,但口才极好,叙说清楚,毫不拖泥带水,毫无哗众取宠意,但学生许多时候被他冷峻的讲叙惹的忍俊不禁。当然,这位老师还讲了第四“恋爱的悲剧”和第五“生计问题”和第六“从中兴到末路”有关情节及细节,节选的“革命和不准革命”两他一句带过,担对第九“大团圆”作了详尽而独到的叙述和分析。例如“大团圆”的结局是否“团圆”了,阿Q的“Q”原本是“”,作者为什么将他写成“Q”,究竟是什么侵蚀了这个圆圈?他将学生原本感到阿Q这个人物可笑的情思引入了一种深沉的思索。这便是第一时。第二时,这位老师从小说

3、三要素的环境入手,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了第七“革命”和第八“不准革命”,同时分析了阿Q形象中自私、狭隘、保守的一面。第三时,这位老师重在从整体上分析阿Q形象及小说社会意义,写作特色等。第二位老师的做法有些不同。他第一时给学生讲析第七“革命”,第二时讲析第八“不准革命”,并让学生当堂朗读,花费了许多时间。第三时概括人物形象。概括时,这位老师启发学生从第七、八两的内容考虑,结果许多学生从阿Q的革命纲领“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中得阿Q自私、贪婪、好色、愚昧、狭隘的性格特征。老师虽然要求学生记笔记时写下了“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等的词儿,但学

4、生知其然者甚少。之后,笔者对这两班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第一位老师班上的学生对本篇小说的印象很深,许多同学谈起阿Q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讨论,他们还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肯定了阿Q勤劳善良的一面,有位同学还深有感慨地说他终于明白鲁迅先生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缘由了。除此而外,有些同学还从图书馆或朋友处借了鲁迅的小说集读《阿Q正传》。与第二位老师班上的学生座谈,反应很平淡,学生的讨论除了节选,话题无法拓展,当然更无人找鲁迅小说集读了。作为《啊Q正传》这样一篇著名的小说,赏析的重点是人物,而对人物的把握是否全面准确,要看学生对整部小说中主人公

5、命运发展的了解程度如何,单凭对节选部分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难免就会得出片面绝对的结论。正如前面第二位老师班上的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一样,将小说割裂开理解人物,以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能准确把握人物。我们知道,阿Q有勤劳善良的一面,从第一可以看出;其“精神胜利法”是典型特征,在第二第三有突出表现,其他如阿Q精神上的苦闷和生活上的困顿,以及不明不白稀里糊涂的被杀头都是其命运的必然发展。如果教师不是完整的给学生介绍故事情节,学生自然也是孤立的静止的看待人物。即使老师让学生记下了“精神胜利法”这样的词句,也只是像贴标签一样令学生如坠云雾。高中教材上的小

6、说多是名篇节选。如第四册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神庙》、第五册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和《阿Q正传》等。其中前三篇分别选自《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后一篇选自鲁迅的《阿Q正传》。我认为,在给学生讲这些时,有必要交代清楚这个人物在全书中的位置及命运始终,以便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例如讲《林黛玉进贾府》,给学生详细清楚的讲述前五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有些主要人物的判词也不妨给学生讲析一番;另外如宝黛的爱情悲剧,教师虽不可恣意渲染,但也不必三缄其口——对于高中的学生说,让其欣赏一个爱情悲剧,尤其名篇,不要只想到负面影响——只要老师

7、是懂艺术的。其他如林冲、蒋干这样的人物形象,也须给学生补充讲解其人在整部小说中的龙去脉,以教师丰富广博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欣赏中外名著,了解中外名著,对教材节选部分和整部著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更全面,更合乎艺术鉴赏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无形中对学生的外阅读起了引导作用,也使学生加深了教材节选内容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以高尚纯净的艺术陶冶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气质,只有这样,方显出老师的多知和必要,如果只讲给学生节选,有老师讲解恐怕也是多余的。况且改版后的高中新教材,对古今中外

8、的名篇节选越越多,这对老师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欣赏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学生面前讲出自己的水平,这确实值得每一位语教师深思。回到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