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

ID:56367440

大小:249.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6-12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_第1页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_第2页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_第3页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_第4页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拟行路难鲍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1、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

2、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1.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2.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3.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4.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5.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

3、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后做始兴王的侍郎,临海王的幕僚、参军、书记。临海王反明帝,兵败被杀,鲍照亦为乱兵所害。《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4、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背景简介:阅读诗歌整体感知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诗意理解“愁”1、本诗的关键词“命”感情线索: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  悲愤      无奈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

5、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本诗的感情基调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

6、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起兴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

7、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起兴”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第三四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8、。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