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ID:5638325

大小:2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0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_第1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_第2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_第3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_第4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一、基础知识目标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西亚和欧非各地交往的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的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

2、标1.隋唐国力的强盛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前代相比,往的国家更多,经济化交流更频繁,中外交通更发达。2.中外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化生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中外经济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作用。3.为促进中外交往而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友好使者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新罗、日本、天竺的友好往。教学难点:古今地名、国名及其地理位置。教学过程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1.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和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

3、通发达。①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②海路方面:A.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B.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2.唐政府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①鼓励外商中国贸易;②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3.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注意:结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记住其地理位置。二、和新罗的友好往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①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4、和中国都有往。②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以后,和唐朝的往更加频繁。2.经济化交流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说明新罗的商旅中国的很多。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Σ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3.唐朝化对新罗的影响①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人会写唐诗。崔致远的诗集《桂苑笔耕》,受到中国学界的重视。②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

5、的中华化色彩。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1.遣唐使和留学生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2.唐化对日本的影响①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②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③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Σ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3.频繁的贸易往①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频繁。②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6、312;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以及中国的高僧鉴真。②吉备真备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历算、军事等,③鉴真应日本僧人约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他和弟子在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四、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①隋唐时,中国和今天东南亚(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和马半岛)的一些国家都有往。②中国和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③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Σ隋炀帝时,派

7、人出使马半岛,半岛上的赤土国也派王子回访,受到隆重接待。2.中印经济化交流①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②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3.玄奘、义净西游①在中印化交流中,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②玄奘在贞观初年,为探求佛学,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天竺钻研佛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奉唐太宗之命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介绍到天竺。③义净在唐高宗时由广州出发,浮海至天竺研究佛学,后又到今印尼搜集佛经。武则天时他回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