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

ID:56390926

大小:82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15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_第1页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_第2页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_第3页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_第4页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CH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6.5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2021/10/914.8.1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一.马氏体的高硬度和高强度1.钢中马氏体力学性能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2.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通常情况下,马氏体的硬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碳含量超过0.6%时,硬度增长趋势下降。3.淬火钢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含量。只有当残余奥氏体量很少时,钢的硬度与马氏体的硬度才趋于一致。这是必须注意的。4.马氏体的屈服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含碳量对马氏体的强度与硬度的影响2021/10/9

2、2不同碳含量的钢淬火后的硬度及碳含量与残余奥氏体量的关系。曲线1是完全淬火并进行冷处理后马氏体的硬度。奥氏体全部转化为马氏体,所得即为马氏体硬度和碳含量关系。曲线2是亚共析钢高于AC3、过共析钢高于AC1且低于ACCm的淬火的硬度。对于过共析钢采用的是高于AC1的不完全淬火,所得马氏体中碳含量即为该温度下奥氏体的饱和碳浓度,温度不变时均相同,故随碳含量增高,硬度基本不变。曲线3为完全淬火后所得的硬度。当碳量低时,淬火后马氏体的硬度随碳量增加而升高;当碳量高时,Mf已在0℃以下,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和奥氏体双

3、相组织。故随碳量增高,奥氏体量增加,由于奥氏体硬度低,硬度反而下降。2021/10/931.相变强化相变强化是指马氏体相变时,在晶体内造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如板条马氏体中高密度的位错、片状马氏体中的孪晶或层错等,这些缺陷都将阻碍位错的运动,使马氏体得到强化。这些缺陷的增加,使马氏体强度提高147~186MPa。二.马氏体高硬度(高强度)的本质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晶界强化。2021/10/942.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指碳对马氏体的固溶强化

4、。过饱和的间隙原子碳在α相晶格中造成晶格的正方畸变,形成一个很强的应力场,该应力场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图中曲线1。3.时效强化时效强化是指马氏体形成以后,在随后的放置过程中,碳和其它合金元素的原子会向位错线等缺陷处扩散而产生偏聚,使位错难以运动,从而造成马氏体的强化。图中曲线2。2021/10/95含碳量对马氏体显微硬度的影响4.孪晶对马氏体强度的贡献当碳含量小于0.3%时,由于位错强化,使强度与碳含量呈直线关系;当碳含量大于0.3%时,出现孪晶,使硬度的增长偏离直线,说明孪晶有

5、一附加强化机制,使硬度的增长偏离直线。碳含量相同时,孪晶马氏体强度高于位错马氏体。2021/10/965.奥氏体晶粒度马氏体的晶界强化是指通常情况下,原始奥氏体晶粒越细小,所得到的马氏体板条束也越细小,而马氏体板条束阻碍位错的运动,使马氏体得到强化。奥氏体晶粒愈小,马氏体板条束越细,强度越高。0.2=608+69dγ-1/2或0.2=449+60dM-1/2dγ为奥氏体晶粒直径(mm)dM为马氏体板条束直径(mm)0.2单位为MPa。2021/10/976.5.2马氏体的韧性和塑性马氏体的韧性也主

6、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碳含量和亚结构。在相同屈服强度下,位错(板条)马氏体比孪晶(片状)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前者有较多滑移系便于开动位错)。当碳含量小于0.4%时,马氏体具有高韧性;当碳含量大于0.4%时,马氏体韧性很低。总之,片状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但脆性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片状马氏体中的亚结构为孪晶,片状马氏体中含碳量高,晶格畸变大,同时马氏体高速形成时互相撞击使得片状马氏体中存在许多显微裂纹。而板条马氏体中的亚结构为位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2021/10/986.5.3马氏体的相变诱发塑

7、性具有高的延伸率和低的流变抗力。在相变的同时呈现的超塑性称为相变超塑性。2021/10/996.5.4马氏体的物理性能钢中马氏体具有铁磁性和高的矫顽力,其比容与奥氏体的比容相差很大。1.比容马氏体比容最大2.磁性高的铁磁性和矫顽力3.电阻马氏体的电阻率比P大2021/10/9106.5.5高碳马氏体的显微裂纹马氏体片形成速度极快,互相撞击或与奥氏体晶界相撞时可形成很大的应力集中,加之高碳马氏体本身很脆,故在撞击时极易产生裂纹。这些裂纹虽很小,但可成为疲劳裂纹源而导致开裂。以单位体积马氏体内出现显微裂纹的

8、面积SV(mm2/mm3)作为形成显微裂纹的敏感度。2021/10/911(一)影响形成显微裂纹因素1.含碳量当WC<1.4%时,随碳量增加,SV急剧增加,因而此时生成的是细而长的横贯奥氏体晶粒的{225}M,易受撞击而断裂。当WC>1.4%时,随碳量增加,SV反而下降,因此时生成短而宽的{259}M,不易受撞击断裂。通常马氏体中含碳量均低于1.4%,故为降低SV,应尽可能降低含碳量。2021/10/9122.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度越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