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相似的条件.ppt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

ID:56391078

大小:1.4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15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_第1页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_第2页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_第3页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_第4页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矩阵相似的条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主要内容第四节矩阵相似的条件引理矩阵相似的条件一、引理在求一个数字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曾出现过-矩阵E-A,我们称它为A的特征矩阵.这一节的主要结果是证明两个nn数字矩阵A和B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特征矩阵E-A和E-B等价.为了证明这一结论,先来证明下面两个引理.引理1如果有nn数字矩阵P0,Q0使E-A=P0(E-B)Q0,(1)则A与B相似.证明因P0(E-B)Q0=P0Q0-P0BQ0,它又与E-A相等,进行比较后应有P0Q0=E,P0BQ0=A.由此Q0=P0-1,而A=P0BP0-1.故A与B相似.引理2对于任何不为零的nn数

2、字矩阵A和-矩阵U()与V(),一定存在-矩阵Q()与R()以及数字矩阵U0和V0使U()=(E-A)Q()+U0,(2)V()=R()(E-A)+V0,(3)证明把U()改写成U()=D0m+D1m-1+…+Dm-1+Dm.这里D0,D1,…,Dm都是nn数字矩阵,而且D00.如m=0,则令Q()=0及U0=D0,它们显然满足引理2要求.设m>0,令Q()=Q0m-1+Q1m-2+…+Qm-2+Qm-1.这里Qj都是待定的数字矩阵.于是(E-A)Q()=Q0m+(Q1-AQ0)m-1+...+(Qk-AQk-1)

3、m-k+...+(Qm-1-AQm-2)-AQm-1.要想使等式U()=(E-A)Q()+U0成立,只需取Q0=D0,Q1=D1+AQ0,Q2=D2+AQ1,…………Qk=Dk+AQk-1,…………Qm-1=Dm-1+AQm-2,U0=Dm+AQm-1.就行了.用完全相同的办法可以求得R()和V0.证毕二、矩阵相似的条件定理7设A,B是数域P上两个nn矩阵.A与B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特征矩阵E-A和E-B等价.证明由可知E-A与E-B等价就是有可逆的-矩阵U()和V()使E-A=U()(E-B)V().(4)先证必要性设A与B相似,

4、即有可逆矩阵T使A=T-1BT.于是E-A=E-T-1BT=T-1(E-B)T,从而E-A与E-B等价.再证充分性设E-A与E-B等价,即有可逆的-矩阵U()和V()使E-A=U()(E-B)V()(4)成立.由存在-矩阵Q()和R()以及数字矩阵U0和V0使U()=(E-A)Q()+U0,(5)V()=R()(E-A)+V0,(6)成立.把E-A=U()(E-B)V()改写成U-1()(E-A)=(E-B)V(),式中的V()用(6)代入,再移项,得[U-1()-(E-B)R()](E-A)=(E

5、-B)V0.右端次数等于1或V0=O,因此U-1()-(E-B)R()是一个数字矩阵(后一种情况下应是零矩阵),记作T,即T=U-1()-(E-B)R(),T(E-A)=(E-B)V0.(7)现在我们来证明T是可逆的.(由)由T=U-1()-(E-B)R(),得E=U()T+U()(E-B)R()=U()T+(E-A)V-1()R()(由)=[(E-A)Q()+U0]T+(E-A)V-1()R()=U0T+(E-A)[Q()T+V-1()R()].等式右端的第二项必须为零,否则它的次数至少是1,由于E和U0T都是数字

6、矩阵,等式不可能成立.因此E=U0T.这就是说,T是可逆的.由的第二式得E-A=T-1(E-B)V0.再由知,A与B相似.证毕矩阵A的特征矩阵E-A的不变因子以后就简称为A的不变因子.因为两个-矩阵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有相同的不变因子,所以由定理7即得推论矩阵A与B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有相同的不变因子.应该指出nn矩阵的特征矩阵的秩一定是n.因此,nn矩阵的不变因子总是有n个,并且它们的乘积就等于这个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以上结果说明,不变因子是矩阵的相似不变量,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线性变换的任一矩阵的不变因子(它们与该矩阵的选取无关)定义为此线性变换的不变

7、因子.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本节内容已结束!若想结束本堂课,请单击返回按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