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

ID:56396175

大小:2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3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_第1页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_第2页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_第3页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_第4页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的应用一、模型的建立如图1所示,长为L、质量为m1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2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粘滞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s1s2选人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人起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当人起步加速前进时,船同时向后加速运动;当人匀速前进时,船同时向后匀速运动;当人停下来时,船也停下来。设某一时刻人对地的速度为v2,船对地的速度为v1,选人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即。因为在人从船头走到船尾

2、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时刻系统都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所以每一时刻人的速度与船的速度之比,都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从而可以得出判断:在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人的位移s2与船的位移s1之比,也等于它们的质量的反比,即①由图可以看出,②由①、②两式联立解得,(一)、人船模型说明:人在静止的船上行走时(不计水的阻力)则有以下结论:⑴.由于在运动方向上人船组成的系统动量为零,故人走船行,人停船止;⑵.船长L不是人行走的位移,而是人相对于船的位移;⑶.当人从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时,人和船行走的位移与本身的质量成反比。这种人和船具有相对运动而衍生出来的关于动量守恒定律应

3、用的模型称为人船模型。(二)、人船模型特点⑴.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若为多部分也可以转化为两部分);⑵.系统总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⑶.组成系统的两部分有相对运动;⑷.要求与位移相关的物理量。(三)、人船模型解法⑴.画出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对比示意图,通过分析找出与位移相关的关系式;⑵.列出运动过程中某时刻系统动量守恒的方程,如m1V1=m2V2,再利用微积分的思想将其转换为与位移相关的方程,如m1X1=m2X2;⑶.联合两个与位移相关的方程即可求解。二、模型的拓展上面①、②两式是人船模型的两个重要关系式。对于人船模型,可以拓展为: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

4、统,在系统内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向动量守恒(如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情况。拓展后的“人船模型”适用条件是:⑴、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初态静止;⑵、系统动量守恒或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那么这两个物体在动量守恒方向上的位移一定同时满足①、②两式。使用①、②两式应特别注意:⑴、s1和s2是两物体在动量守恒方向上相对同一参照物的位移;⑵、②式中的L为两物体在动量守恒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三、模型的应用图2例1、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固定一杆,总质量为M;杆顶系一长为L的轻绳,绳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绳被水平拉直处于静止状态(小

5、球处于最左端)。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从最左端摆下并继续摆至最右端的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解析:本题球和车组成的系统符合“人船模型”的适用条件,因此可用①、②两式求解。但要注意球和车的相对位移为2L.设某一时刻小球速度的水平分量为v(方向向右),小车的速度为V(方向水平向左),选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即则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车的位移满足,又R2R图3以上两式联立解得例2、质量为m、半径为R的小球,放在质量为M、半径为2R的圆柱形桶内,圆桶开始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球从如图3所示位置无初速度地沿圆桶内壁滚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圆桶移

6、动的距离为,试求M是m的几倍?解析:本题看似与“人船模型”差异很大,但仔细分析,二者本质相同:系统初态静止且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因此小球和圆桶组成的系统符合“人船模型”的适用条件,只不过②式中的相对位移L应为小球和圆桶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R,而不是。设某一时刻小球速度的水平分量为v(方向向右),圆桶的速度为V(方向水平向左),选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即则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圆桶的位移满足,又MMS1=hlS2图4以上两式联立解得M=2m,即圆桶的质量M是小球质量m的2倍.例3、载人气球原来静止于高h的高空,气球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

7、,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解析:设某一时刻人的速度为v1,气球的速度为v2,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即则人的位移S1与气球的位移S2满足而人的位移S1=h,代入上式解得由图4知,绳梯的最短长度为总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也即把物理问题与某些已有模型进行类比的过程。通过表象、特征、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使物理问题与已有模型得到沟通,从而迅速确立解题的方向。但在这些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模型的本质特征、约束条件,以便有效、准确地应用模型解题,避免出现差错。【配套练习】mMOR图51、如图5所示,质量为M

8、,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弧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与圆心O等高处无初速度滑下,在小滑块滑到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