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

ID:56400915

大小:5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6-16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_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_第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_第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_第4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考查要求及变化。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查角度的改变: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上仍然是3道选择题,但2017年高考考查角度发生了较大变化,难度上也有加大的趋势。第一题变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第2题变化更大,改为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考查,这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推断、迁移、运用。选材方面,选文的范围扩大(如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也给阅读和筛选有效信息增加了难度。2016年2017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2、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15年16年17年筛选并整合信息筛选并整合信息筛选并整合信息理解概念,归纳要点理解概念,归纳要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知识回顾:阅读方法勾画(用):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文本关键句。①观点句、中心句、总结句。②作论据的句子(“如”“例”表明下文是事实论据,“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的句子表明是道理论据。可简单勾画)③揭示文章脉络

3、层次的句子,如过渡句。标注(用△):就是标注文本关键词(高调215页),尤其注意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思路有提示作用的词,如:因而、甚至、但是,也,此、这等等。思考就是思考文中概念与概念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一:①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②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学习要求:边读边标注勾画,独立思考:本段的观点句是哪一句?论述的话题(主要概念)有哪些?①句

4、和②句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一段中,句①是观点句。故事和小说不等同,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一样。论述的话题有两组:小说、故事,讲故事的人和小说家句①和句②是解说阐释关系:句②从传统的角度分析句①观点,来具体解释故事讲述人和小说家的不同。学习任务二:①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②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③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④《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

5、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⑤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学习要求:边读边标注关键词(主要概念、代词、连词等),勾画出本段观点,理清句间关系,划分结构层次,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展示关系:第二段,句①是总观点,和②③④⑤是总分关系;②与句③④⑤是并列关系,句②是说故事的要素是经历和见闻;④是③的例证,③④和⑤是并列关系,是从国外小说和国内小说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早期小说的要素是经历和见闻。句①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

6、别清晰起来。②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③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④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⑤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⑥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⑦与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

7、目的。论点与论据:第三段中,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观点句。句③、句④是论据,特别是句④用小说家创作时的状况来充当论据,以此论证“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也就是说小说可以虚构。这是用事例论据来论证传统故事的,属于论据与论点部分,第1题的D项、第2题的A项、第3题的A项,都是在这方面命题的。句⑦为本段的结论句,明确了小说与传统故事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小说家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第1题的D项、第2题的B项都需要结合此处理解。①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②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③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