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

ID:56403271

大小:1.92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6-23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1页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2页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3页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4页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点击]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行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连一连]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2)生物突

2、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2)物种形成 巧记生物进化种群单位因频变,突变重组原材料,变异无向自选定,物种形成必隔离。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基因

3、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2.隔离的两种类型(1)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4.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5.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4、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考法一 对比分析,考查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视角1►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的抗药性1.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

5、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解析:选B。青霉素只起到对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的选择作用,A错误;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药性的个体,B正确;葡萄球菌的突变不是定向的,C错误;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D错误。视角2► 以图示分析的形式,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2.(坐标曲线分析类)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6、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选C。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因为选育过程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3.(表格信息类)(2016·广东韶关测试)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

7、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A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B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1/2=20%,丙地区抗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