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

ID:56407211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3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情分析】本课所讲授的对象是初一新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开始,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学科较陌生,学习起来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1课基础上,讲述原始农耕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所代表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住房特征。了解我

2、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本通过想象感受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原始农耕生产和生活,体会早期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的史实,让学生了解我国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促发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和对祖先的尊敬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农耕生产和生活。难点:对农耕文化的理解。【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

3、化的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复习: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2、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使用石器,会使用,还会保存火种。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里,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但是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学生讨论:依靠“采集

4、”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得出结论: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关于农耕,我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最突出的是“神农尝百草,教民耕种”,它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和

5、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师:请大家阅读“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为

6、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师:首先请学生阅读教材6-8页半坡居民的生活,归纳出他们的生产生活特点:1、时间:约六千年前;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3、住房:半地穴式圆形房屋;4、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5、作物:粟;6、畜牧业:猪狗;7、手工业:彩陶纺织、制衣;观看“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提问“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建造这种房屋?学生讨论回答,结论“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

7、风雨,又可以取暖。”观看图片:“半坡人的磨制石器、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半坡人使用的渔猎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和半坡人面鱼纹盆、半坡的原始纺织业”师:半坡居民在工具使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半坡居民居民已经开始磨制石器,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已经作了磨光处理。师: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住房、工具、作物、畜牧业、手工业等方面归纳出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特征。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约7千年前;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3、住房:干栏式建筑;4、工具:骨耜;5、作物:水稻;6、畜牧业

8、:猪狗水牛;7、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雕刻技术。观看图片:“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