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

ID:5641006

大小:4.2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7-11-13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_第1页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_第2页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_第3页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_第4页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后李文化遗址为例报告人:熊立文一、前言位于环渤海文化圈的山东地区,蕴藏了形形色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中已经发现的遗址接近1000处。山东及周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从距今8000年开始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发展阶段。在这一长长的“文化谱系”上,处于第一位的是发现于淄博市临淄区境内的后李文化。它的历史,比叱咤风云的姜太公被周王朝分封到齐国的历史还要早50个世纪,距今已经有8000年之遥。二、海岱地区1、海岱地区2

2、、海岱地区的环境2.1地理环境海岱文化区的自然地貌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海岱文化区的地理区系,按泰沂山脉的走向为界,可以区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在人文地理上,泰沂山以北地区,主要为后来齐国及其控制的小国分布区。泰沂山以南地区,则以鲁国等为主。2.2自然气候海岱地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夏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冷热、干湿季节区分十分明显。相对独立的地理地貌环境,相近的气候和相似的生态条件,对海岱文化区的产生与形成,并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时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应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齐

3、国鲁国3、海岱地区的古人类——东夷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东方是夷人的居住地。西周时期,以海岱地区为主的东方被称为“东夷”,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中则称为“人(夷)方”,记载夏代史实的相关文献则为各种不同的夷,或称“九夷”。而夏代之前,则只有伯益,皋陶,蚩尤,少昊和太昊等,他们与后来的夷人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由于具有这一层关系,所以学术界一般认可东方史前文化的创造者为东夷族系。基于上述,海岱地区在考古学上是与黄河中游地区的中原地区相对应的两个文化区,而两者负载体分别为古代东夷和华夏两大族系。该部分附言:远古时期的海岱地区附一

4、.人类产生之前的时期【寒武纪和奥陶纪】以泰沂山系为骨干的海岱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底层十分发育。【石炭纪】鲁中丘陵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均产生于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底层之内。【中生代】众所周知,中生代是恐龙家族的天下。海岱地区是发现恐龙化石较多的地区之一,其出土量在国内仅次于四川省的自贡一带。【第三纪】第三纪是新生代的第一个纪。这一时期哺乳动物迅速崛起,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海岱地区第三纪哺乳动物比较繁荣,发现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各种象、犀牛和各种鹿等。最为著名的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物自然保护区——临朐县山旺

5、古生物自然保护区。附二.旧石器时代初期【沂源猿人】沂源猿人的发现及其意义:沂源猿人的出土,是海岱地区第一次发现猿人化石,它将这一地区的人类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之久,并为在这一地区找到更多的古人类化石提供了重要线索。【南洼洞旧石器遗存】南洼洞位于沂水县诸葛乡范家旺村西南山顶部,洞口高出山下河面约100米,海拔480米,西距沂河6.5公里。历次调查采集到石制品7件,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砍砸器以及一件有砍砸痕迹的鹿角。附三.旧石器时代晚期【千人洞遗址】千人洞位于沂源县土门镇北的鲁山之阳,东南距沂源猿人化石产地7.5公里。【上崖洞遗

6、址】上崖洞位于沂源县土门镇芝芳村北约2公里处,坐落在柏坪山西北坡,南距沂源猿人化石产地约0.5公里。【日照沿海的旧石器】1983年起,先后在这一带发现7处旧石器地点,7处地点的地层堆积大同小异。三、后李文化1、后李文化的发现1987年,山东省文物普查时,济南市文物处和章丘市博物馆曾在章丘市龙山镇的西河、枣园镇的摩天岭等遗址,采集到一小部分别具特色的陶片;1987年秋,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滨州地区邹平县部分乡镇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各个时期的遗址60余处;稍后,济南市文物处在长清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从张官和万德西南遗

7、址,也采集到类似的标本;1989年,济清公路文物考古队在临淄区后李官庄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种呈全新面貌的文化堆积;1991年春,在章丘市境内的西河、小荆山和摩天岭等遗址再次发现后李下层一类遗存。1991年8月,有人正式提出“后李文化”的命名。2、后李文化的分布已发现的几处后李文化遗址,均分布于泰沂山系北麓的前平原地带,分布范围东起淄河东岸,经邹平、章丘,西到济南市西部的长清,东西距离超过150公里。3、后李文化的重要遗址1、后李官庄遗址:隶属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骨、角、蚌器。在文化性质上

8、应属于北辛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新时期时代早期的遗址有房址、陶窑、灰坑、沟和墓葬等。2、西河遗址:坐落在泰沂山脉西段主峰泰山北侧的山前平原上,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村西北约200米处,东距著名的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发现于1987年。西河遗址的后李文化遗址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沟等。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石、骨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