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

ID:56412553

大小:4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3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新课教学(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着1.请将下列有关“变化”的四幅图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在同学们发言交流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梳理.意在引导出可以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角度来区分。2.活动1:请同学们举出有关“变化”的例子,举例后判断该例子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举手发言,让其他同学给予评价。3.活动2:你能否用模型的方法画出水蒸发和水电解的模型图?学生板书:提问: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分子的

2、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4.活动3: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并把表格填完整。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区别宏观微观(本质)联系(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叙述: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1.演示实验1: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提问: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分析现象教师总结规纳: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生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2.出示

3、: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提问:你知道叶子为什么会发黄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形成的造成的。-------颜色的变化是物质的变化的证据。3.投影:图1-7钢铁厂的高炉分析:铁在高温下熔化变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组成本身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演示实验2: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提问:细铁丝在形状变化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

4、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5.叙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如。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6.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①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形状规则蓝色的固体②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硫酸铜晶体能溶解,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蓝色的液体。③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生成蓝色的沉淀。④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

5、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变成白色。⑤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入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变成蓝色。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进行如下的分析:①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④和⑤,原因是硫酸铜固体带结晶水时为蓝色,不带结晶水时为白色。②有沉淀生成的实验是③,原因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③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②,原因是硫酸铜晶体能溶于水。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这是我们认识物质,进一步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提问:根据前面的观察,你能总结出硫酸铜晶

6、体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的固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的情况下变成白色的固体,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提问:在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溶于水的蓝色的固体。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叙述:根据物质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演示实验:在盛有2毫升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发现有鸡蛋清发生凝固。这是由于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硫酸铜产生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现象。提问:根据这个

7、性质,你能说出硫酸铜的一种用途吗?分析:在生物体内广泛的存在着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物质,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的波尔多液可以消灭病虫害。2.思考: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分析:根据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的性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可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