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

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

ID:56413541

大小:7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3

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会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2.能运用线段的额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进行相关的证明与计算。阅读教材P22-23习题之前的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为垂足,点P是直线CD上的任意一点,则AE=BEPA=PB,CD⊥AB,∠AEC=∠BEC。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上。3.已知,如图,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是EF上的一点

2、,若MA=6,则MB=6,若∠AMF=200,则∠BMF=30°。4.在△ABC中,∠A=400,∠C=66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是D,DE交AC于E,则∠EBC的度数是34°。活动1小组讨论例1、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且AC=BC,D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求证:DA=DB.证明:∵直线l⊥AB,∴∠DCA=∠DCB=90°.∵AC=BC,DC=DC,∴△DCA≌△DCB(SAS).∴DA=D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归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相等_______。

3、推理格式:∵PC⊥AB,AC=_BC___(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PA=PB例2.你能写出上述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你加以证明.解:逆命题: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是真命题.已知:如图,线段AB,PA=PB.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取线段AB的中点C,作直线PC.∴AC=BC.在△PAC和△PBC中,PA=PB,AC=BC,PC=PC,∴△PAC≌△PBC(SSS).∴∠PCA=∠PCB=90°,即PC⊥AB.又C是线段AB的中点,∴PC

4、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归纳: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活动2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若AE=2,则B、E两点间的距离是(B)A4B2CD(第1题)(第2题)(第3题)2.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是D,点P是MN上的一点,若AB=10cm,则BD=5cm,若PA=10cm,则PB=10cm,PD=5cm.3.如图,Rt△ABC中,∠B=900,AB=3cm,AC=5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

5、E,则△ABE的周长是__7_____cm.4.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垂足为E,若∠A=30°,CD=2.(1)求∠BDC的度数(2)求BD的长解:(1)∠BDC=60°;(2)BD=4活动3课堂小结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__点__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相等_______。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___相等__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垂直平分_________线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