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

ID:564147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0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_第1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_第2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_第3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_第4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  纵观94年以高考语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愈愈倾向考查对普通群体都具备的永恒情志(如思乡念亲、惜别怀远等)的理解,着重检测对中华民族传统化底蕴的感悟,强化了对学生化素养积淀和人底蕴阐发的能力考查。现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对一些传统化载体与情结媒介略作分析。  04年全国(海南、广西等地)高考第16题考查了对杜鹃形象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

2、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杜鹃在我国古典化中有很深厚的化情结。杜鹃的鸣叫声与“归去”两字字音相近,人们好像听它叫唤“归去”、“子规(归)”或“不如归去”。于是,离家外出的人听到它叫唤“归

3、去”的声音,就愈加想念故乡;诗人们往往在表现怀乡念土之情的时候,喜欢利用杜鹃这一形象。因此崔涂《春夕旅怀》的“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有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表现了旅人在清冷的旅馆中听到了杜鹃的“归去”、“不如归去”的鸣叫声,好像劝自己归乡一样,更加深了怀乡之情。正因为听到它的叫声好似被劝回乡一般,辛弃疾在《新荷叶》一词中写道:“人已归,杜鹃欲劝谁归?”如果不了解古人把杜鹃的鸣声当作“不如归去”的劝归声,就会对辛词的写法感到隔膜了。 

4、 04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了对梅的形象的理解。  读苏轼的诗《红梅》,完成①②题。4分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

5、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上面两个小题较简单。①答案为:“透露出一丝无奈”错误。②答案为A:“尚余”句以拟人手法表达了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自成一片春光,保持高洁、孤傲的梅格,坚持节操。  古往今人墨客以梅

6、为题材者很多,或吟其形神俱清,或咏其风韵独胜,或赞其标格清洁秀雅,或颂其节操坚贞凝重。陆凯、王冕、林逋、陈亮、宋匡业、杨维祯、刘克庄等都是咏梅高手。他们对梅花情有独钟,颇有情愫。梅不畏寒,独步早春的精神,历比喻人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常常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对应物。  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涉及到对大雁意象的考查。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

7、,高斋闻雁。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答案为:  (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02年全国高考第17题题考查

8、了对“杨柳”意象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2分)同意“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1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