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

ID:56415427

大小:537.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6-17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_第1页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_第2页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_第3页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_第4页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先秦崔梦梓第一讲 远古、夏、商音乐一、音乐的起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的音乐,是以何种形态起源于何时呢?劳动发展了人类的双手,肌体,喉部器官,语言,大脑…劳动也创造,发展了音乐艺术。远古的人们在氏族公社的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而发出有节奏和高音的呼声,这是古人最早的音乐。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①异性求爱说②情感表达说③摹仿自然说④游戏起源说⑤巫术起源说⑥劳动起源说⑦多元说二、远古音乐的内容形式与艺术特点1、远古音乐的内容: 远古音乐主要是反映人与自然界的斗争和氏族之间的斗争,以及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2、远古音乐的形式:

2、是以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合一,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被称为“乐舞”。3、远古音乐的特点: 原始音乐,节奏是基本因素,这是有远古社会生活的集体性决定的。远古音乐尚无相当的音阶调式来组织曲折的旋律,只有侧重节奏表现。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伊耆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天氏、阴康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一段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

3、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吕氏春秋.古乐》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礼记·郊特牲》载:“伊耆氏始为蜡,蜡者也,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曰: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三、 乐器的音乐特性与音阶的确立半坡考古出现的一音孔陶埙发出的两音,是已知距今6700年左右的最早的小三度音程。妇好墓出土的五音陶埙,显示至少在晚商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并有11个音构成的半音关系。原始乐器打击乐最主要的是石磐、鼓吹管乐骨笛,由鸟

4、骨制成,上有八个音孔,竖吹舞蹈纹彩陶盆石磬骨笛第二讲西周、春秋、战国音乐(一)一、西周的礼乐制度和宫廷教育1、关于乐队和舞队的等级规定——音乐中的等级化:八佾、六佾、四佾2、周代与音乐有关的重要礼仪3、音乐机构和音乐教育——大司乐4、三代乐舞、六代乐舞三代乐舞黄帝部落的乐舞叫《云门》,歌颂唐尧的乐舞叫作《咸池》,歌颂舜的乐舞叫作《箫韶》。(1)《云门》或《云门大卷》——黄帝时乐舞。黄帝时云为图腾,祭拜天神时的乐舞。(2)《咸池》或《大咸》——尧帝时乐舞。拜地神的乐舞,祈求获得五谷丰收。(3)《韶乐》或《大韶》《箫韶》——舜帝时宗教乐舞。编管乐器排箫为主

5、要伴奏乐器,有多次变奏,所谓“九成”。祭四望(4)《大夏》或《夏籥》——夏朝时乐舞。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籥”,即后世排箫,夏籥九成,乐曲也有多次变化。祭山川(5)《大濩》——商代时的乐舞。歌颂商汤灭夏的功绩。祭先妣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六代之乐——祭祀天地,山川‘祖先颂乐——天子祭祖,大射,视学雅乐(大雅,小雅)——诸侯大射,燕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房中乐——君主起居四夷之乐——少数民族《诗经》与《楚辞》《诗》《诗》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初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

6、载,《诗》共收编了诗311篇,其中有6篇“笙诗”有“声”无“词”,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共有诗160篇,全部属于地方曲调;“雅”有“大雅”、“小雅”,共有诗105篇,属于朝廷的“正乐”;“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40篇,属于伴舞的祭歌。作曲技巧方面:《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也显露出很高的水平。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曾总结、归纳出在“国风”和“小雅”中存有十种不同的歌曲形式,比较重要的有:①同一曲调多次反复的歌曲。如《周南•桃夭》②带有副歌形式的歌曲。如《豳风•东山》③还有被我们后世称之为“

7、号子”、“夯歌”一类的劳动歌曲和“山歌”一类的抒情民歌。这些民歌在演唱时采用了有“歌”有“和”的形式(“歌”即领唱,“和”即帮腔)。“十五国风”中影响较大的是“郑风”。“十五国风”在演唱时,大都是无乐器伴奏的“徒歌”。但也有用“缶”、“埙”、“篪”等乐器来伴奏的。当这些民歌在后来进入宫廷演唱时,其伴奏乐器便日益丰富起来。有时用竽、瑟、悬鼓等乐器组成小型乐队伴奏演唱。用在君主起居时的,称之为“房中乐”,用编种、编磬等大型乐器伴奏演唱并用于宫廷宴会的,称之为“钟鼓之乐”或“燕乐”。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民俗音乐得到发展。俗乐先在郑,卫发展。北方的叫

8、”郑卫之音“南方的叫“楚声”楚声《楚声》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