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

ID:56420186

大小:5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23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_第1页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_第2页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_第3页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_第4页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三岁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与处理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打人行为的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1)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4)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2、5)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6)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7)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8)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9)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孩子打人行为的处理方法: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1)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

3、,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2)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3)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4)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5)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6)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

4、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喜欢打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两三岁宝宝的父母。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丹丹是个3岁多的小女孩,相貌文静乖巧,却是小区里出名的“小霸王”。就连奶奶都说:“这个孙女惹不得,动不动就打人,家里的人都被她打遍了。”一次,奶奶去幼儿园接丹丹,和老师谈完后,奶奶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吃菜,丹丹一听就急了,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当着众多父母与小朋友的面,噼噼啪啪地打奶奶,弄

5、得场面十分尴尬。平时,丹丹的口头禅就是“打你!”“我打你!”。这不,已经有好几位父母向奶奶告过状了。哎,真让奶奶烦恼。宝宝为什么打人?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婴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瓶……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什么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6、;工具性攻击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个宝宝,惹他哭,这属于“敌意攻击”;如果丹丹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打了他,则属于“工具性攻击”。当出现争端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向父母示威时,两三岁的宝宝通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身体攻击越来越少,会逐渐改为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3岁左右的宝宝还不能判断对方的意图,只是简单地将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当成对手。“打人”会影响宝宝一生!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特性。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架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攻击性的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

7、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对男孩、女孩都适用。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宝宝的行为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