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

ID:56431763

大小:10.97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06-18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_第1页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_第2页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_第3页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_第4页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的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目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的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懔、枋、椽、柱等。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及其他非结构部件。概述二、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抬梁式: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

2、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穿斗式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每檩下有一柱落地,是它的初步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同构架。随柱子增多,穿的层数也增多。此法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鉴于柱子过密影响房屋使用,有时将穿

3、斗架由原来的每根柱落地改为每隔一根落地,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穿枋上,而这些承柱穿枋的层数也相应增加。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承托挑檐。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兼有挑梁的作用。概述三、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概述四、斗拱(1)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2)斗拱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不仅在结构和装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制定建筑各部分和各种构件的大小尺寸时,都以它做度量的基本单位。(3)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

4、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和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和装饰双重作用。(4)早期的斗拱比较大,主要作为结构构件,但到明、清时期,结构功能逐渐减少,变成纤细的装饰构件了。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

5、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概述五、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示。在平行的纵向柱网之间的面积一般称为“间”或“开间”,横向方面,习惯以“步架”来称谓。“步架”是指相邻檩木之间的水平距离。概述五、檩木的位置和间距都有定制,很少任意增减,因此可用来表达进深的尺度。为了配合使用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增减柱距和减柱造等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得到更多更灵活的平面形式。增减柱距称为“移柱造”,“移柱造”在辽、金、元时非常

6、盛行。概述六、中国传统的建筑群基本上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入的院落空间组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概述七、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分为七个类型,即庑(wu)殿、歇山、攒尖、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1、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2、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间、依次为9、7、5、3间。3、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庑殿式庑殿式是古建筑屋顶等

7、级最高的形式,一般用于皇宫的正殿或者宗教建筑的正殿,瓦作黄色多为琉璃瓦.庑殿是四坡殿——前后坡,左右山面坡,又叫五脊殿——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建筑形式简单,气势宏伟。重檐庑殿(太和殿)歇山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歇山攒尖攒尖——很常见的形式,一般亭子都用它攒尖就是把所有的脊都攒到一起的意思:依照脊的条数分为四角亭、五角亭、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