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直解.pdf

了凡四训直解.pdf

ID:56434372

大小:502.95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6-24

了凡四训直解.pdf_第1页
了凡四训直解.pdf_第2页
了凡四训直解.pdf_第3页
了凡四训直解.pdf_第4页
了凡四训直解.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了凡四训直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了凡四训本义直解》序了去俗世习染,息灭贪嗔痴毒,三途之苦方可出离。凡情忏除净尽,勤修戒定慧学,圣贤之域必能趣入。众所周知,《了凡四训》这本书乃明朝袁了凡先生传给儿子的一篇“训子文”,文中自叙早年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丝毫都无法跳脱“命数”的范畴,因而心灰意冷,衍生消极的避世心理。后来经过云谷禅师“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精辟开示,令其力行断恶修善、谦卑自牧,以期改造既定的命运。经与其妻锲而不舍地精诚实践,命运终得改观,福报自然现前,从而摆脱“宿命”的窠臼,获致真实的幸福人生。本书经过有识之士的广泛流通,传遍了神州大地,受到书香门第之青睐,将其奉为“传家之宝”;且对日本政经界产生深远的影响,缔

2、造了中华文化光照异域的另一个辉煌佳绩,这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无上荣耀,因此惟有善尽弘护之责,方能无愧先人谆谆教诲的苦心。然自民初以来,优良文化屡遭浩劫,圣哲精华为之断绝;后人未闻前贤法音,智慧难以开启,在人生的旅程中瞎打误撞,终究难逃挫败的命运。这实在是八十几年来,国运最暗淡、民心最涣散、灾难最频繁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这种恶劣的人事环境(佛家所谓的正报、依报),惟有积极复兴优良文化,务使前贤的智慧结晶重放光芒,以作为后人修学的榜样、行道的明灯,才不至于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重蹈覆辙。本书原文尚称浅显,只因今人古文基础不足,普遍缺乏文学素养,所以产生了阅读上的困难,或有误解文义之虞,因此“白话解释

3、”就此问世,使其光辉再度照耀世间,利益无量众生,功德不可称量。然而,现今所流通的白话解释本(简称“民初本”),错译了一些重要文句,诚乃一大憾事。为令大众咸得法益,思尼子居士遂就“民初本”错译处,广参各善知识后重行编译,名为《了凡四训本义直解》,并且没有俗世的版权或著作权之拘泥,欢迎大众自由翻印流通。此书译文简洁畅达,且修正了既有译本之误处。例如“天必因材而笃”一句,“民初本”译为:“天不过就他本来的质地上,‘加重’一些罢了。”然依因缘果报“自作自受”之事理而言,若将“笃”字解为“加重”,似乎不甚妥当;如果上天真能加重众生的赏罚,那就与下面一句“几曾加纤毫意思”相互矛盾了。又,“其斩焉无后者

4、,德至薄也”,原本只是云谷禅师藉由世俗之见来劝勉了凡先生而已,乃是权宜之说,并非实理,不可一概皆以“福薄”论之。“民初本”却将此句解释为:“那些只享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断绝没有后代的,那是他的功德极薄的缘故。恐怕不但是功德极薄,老实说,还恐怕罪孽积得不少。”此解恐易使读者误解禅师之本意,而产生了错误观念。以上只是举出“民初本”中较不圆满之处,其它尚有部分不当之译文,思尼子《本义直解》大致皆学之人务必加以明辨,以免“误解了凡真实义”!近百年来,世人受到欧美“物化主义”影响至巨,芸芸众生竞逐于外在的声色名利之中,致令身心遭受严重染污而难以自拔,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倘欲解除此种危机,惟有阐扬“祸

5、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因果理则,才有挽回世道人心的希望。至盼这本《了凡四训本义直解》,能为众生洗涤尘劳,为社会带来安定,才不辜负了凡先生的一番苦心呀!公元2003年岁次癸未年季春释心定谨序于净德学舍自序经云,法不孤起,仗缘方生。去岁孟夏,余因法务旅于神州,驻足莆田,编辑《了凡四训》,于点校之中,觉所据版本,译文颇多讹误,且不甚通畅,遂罢而不用。迨至返台,重新搜罗诸家注本,以为编辑参考,复发现各家译本,大都依据“民初本”增删而成,译文虽较通畅,却未改正其讹误处,殊属可惜。为了还原《了凡四训》之本来意趣,惠予众生真实法益,故而不揣浅陋,广参诸家著作,就疑似错译之处,就教于当今

6、学行俱优之法师、学者。如埔里正觉精舍慧天老和尚,对于此书颇具研究、弘扬之功;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熊琬教授(其父乃已故国学大师熊公哲先生),博通三家之学,为当今学界不可多得之善知识;华梵大学中文系陈秀慧副教授,对于本书有深切之体悟,并列为通识教育课程以授学子。渥蒙诸上善人慈悲指导,《了凡四训本义直解》于焉成书,谨致无上谢忱!所以命名为“本义直解”者,乃就训文原意,直接译成白话文;译文若有异于它本之处,则以“添足”述明之。拙解旨在方便初学或学识浅薄若余者,明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之实事实理,非敢于诸上善人面前舞文弄墨;祈于拙解有所异议者,不吝以宽宏大度慈悲赐谅,并请斧正,以期惠予众生真实之利。

7、现今“儿童读经教育”日益风行,凡于此道有所接触者,大都深体圣哲典籍启迪童蒙之助益。然亦有部分仁者认为,儿童只是背诵许多儒书,却未施以“因果教育”,尔后极易增长“我慢”习气,甚或徒以所学贻害后世。据实而论,古人自小饱读诗书,虽不免亦有此流,然能禀受先贤教化而自行化他者多矣,何可一概论之耶?古人自幼既受圣教,尚且会有贪渎妄为之人;今人率皆弃若敝屣,然我慢习气稍减于前人乎?君不见当今“引以为傲”之声遍布寰宇乎?君子之风本须长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