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

ID:5643458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4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_第1页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_第2页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_第3页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_第4页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简答、论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简述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不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类的不同行为方式;2.相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同质的人类行为;3.社会环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4.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特殊影响;5.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遗传因素有关简述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2.对社会环境的利用3.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从行为主体、从行为性质、从影响结果)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但是其力量和效果却是不对等的。对个人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

2、长远而且深刻,而个人的行为却很难短时期内明显改变环境,而主要是适应环境。通过人的行为改变社会环境虽然很难,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直在演进的,社会正是在不断地演进中形成并发展的,人类还通过实践,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加有助于人们生存的模式,从而直接改变了社会环境等等。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社会工作取向。“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问题时的核心概念。1.人的行为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2.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3.促进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是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的基本思路。(1)从个

3、人层面入手,提高个人能力;(2)从社会环境层面介入,改变对象所处环境;(3)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层面入手。第二章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埃里克森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期、晚期(老年期)。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既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他认为人格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前五个阶段是针

4、对弗氏的观点提出的,后三个阶段是独创的。他的理论将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统一,将人的一生看做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他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他没有说清楚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又具有局限性。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以刺激——反应(S--R)公式作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极端的环境决定主义2.对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1)对儿童怒、怕、爱行为的研究2)对儿童嫉妒情绪行为的研究。华生强调以客观的资料来研究人

5、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他对儿童情绪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是心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强调应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训练,儿童早期教育现在越来越重要;消极方面: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否定了人类行为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其过于强调客观的方法,影响了对内在方面的研究等。结合日常生活,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基本需要,需要是人内在的、天生的存在,而且按先后顺序发展。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

6、阶段:1.前习俗水平: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现实的利己主义或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2.习俗水平:a.人际关系或好孩子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3.后习俗水平:a.社会契约定向阶段;b.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联系日常生活,评述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自我可以分为主我与客我。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婴幼儿期)2)游戏阶段(儿童期)3)概化他人阶段(青少年期)论述“镜中我”理论。镜中我: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

7、象、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从他的这面镜子里发现了自我。三个阶段:1)我们所想象的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属感觉阶段。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某种自我感觉。库利提出的“镜中我”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稳定的联系。“镜中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到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自我判断、评价。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中的标签理论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因素。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

8、产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认为自己是坏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不能自拔。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如何通过提供奖品来改善某些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