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

ID:56434983

大小:752.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6-18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_第1页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_第2页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_第3页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_第4页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章 功率放大电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率放大电路第10章10.1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0.2 实际功率放大器10.3 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10.1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0.1.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10.1.3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0.1.2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一、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10.1.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1、要有足够的输出功率+VCCRLC1+RBuce=uo设“Q”设置在交流负载线中点VCCICuCEiCOtiCOQIcmUcem2、效率高3、管耗要小4、散热要好5、非线形失真小6、分析方法只能用图解法二、提高效率的途径甲类(=2)tiCOIcm2ICQtiCO

2、Icm2ICQ乙类(=)tiCOIcmICQ2甲乙类(<<2)动画演示QuCEiCOtiCOQQ乙类工作状态失真大,静态电流为零,管耗小,效率高。甲乙类工作状态失真大,静态电流小,管耗小,效率较高。甲类工作状态失真小,静态电流大,管耗大,效率低。10.1.2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OCL—OutputCapacitorless)一、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RLV1V2+VCC+ui+uoVEEui>0V1导通V2截止iC1io=iE1=iC1,uO=iC1RLui<0V2导通V1截止iC1io=iE2=iC2,uO=iC2RLui=0V1

3、、V2截止二、电路的分析计算1、输出功率的计算2、效率的计算理想的效率3、管耗的计算计算最大损耗两个的最大损耗PCM>0.2PomU(BR)CEO>2VCCICM>VCC/RLRLV1V2+VCC+ui+uoVEE4、选管的原则问题:当输入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截止,引起交越失真。交越失真输入信号幅度越小失真越明显。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例10.1.1已知:VCC=VEE=24V,RL=8,忽略UCE(sat)求Pom以及此时的PDC、PC1,并选管。[解]PDC=2V2CC/RL=2242//(8)=45.9(W)RLV1V2+VCC+ui+uoVE

4、E=0.5(45.936)=4.9(W)U(BR)CEO>48VICM>24/8=3(A)可选:U(BR)CEO=60100VICM=5APCM=1015W一、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给V1、V2提供静态电压tiC0ICQ1ICQ2克服交越失真思路:电路:RLRV3V4V1V2+VCC+ui+uoVEEV5交越失真动画演示10.1.3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当ui=0时,V1、V2微导通。当ui<0(至),V1微导通充分导通微导通;V2微导通截止微导通。当ui>0(至),V2微导通充分导通微导通;V1微导通截止微导通。二、复合

5、管互补对称放大电路1.复合管(达林顿管)目的:实现管子参数的配对ib1(1+1)ib1(1+1)(1+2)ib1=(1+1+2+12)ib112rbe=rbe1+(1+1)rbe22(1+1)ib11ib1ibicie(1+2+12)ib1V1V2V1V2NPN+NPNNPNV1V2PNP+PNPPNPV1V2NPN+PNPNPNV1V2PNP+NPNPNP构成复合管的规则:1)B1为B,C1或E1接B2,C2、E2为C或E;2)应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3)复合管类型与第一只管子相同。V1V2练习:接有泻放电阻的复合管:V1V2I

6、CEO12ICEO1R泻放电阻减小10.2 实际功率放大器10.2.3单电源供电的OTL功率放大电路10.2.2采用集成运放的OCL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10.2.1OCL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10.2.4集成功率放大电路10.2.1OCL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10.2.2采用集成运放的OCL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10.2.3单电源供电的OTL功率放大电路10.3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引 言10.3.2DG810集成功放及其应用10.3.3TD2040集成功放及其应用10.3.1LM386集成功放及其应用组成:前置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特点:输出功率大、效率高有过流、过压、过热保护引

7、 言10.2.1LM386集成功放及其应用1.典型应用参数:直流电源:412V额定功率:660mW带宽:300kHz输入阻抗:50k12348765引脚图2.内部电路1.8开路时,Au=20(负反馈最强)1.8交流短路Au=200(负反馈最弱)电压串联负反馈V1、V6:V3、V5:V2、V4:射级跟随器,高Ri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电路恒流源负载V7~V12:功率放大电路V7为驱动级(I0为恒流源负载)V11、V12用于消除交越失真V8、V10构成PNP准互补对称3.典型应用电路LM386123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