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导学案 岳麓版.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导学案 岳麓版.doc

ID:56440180

大小:1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导学案 岳麓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导学案 岳麓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导学案 岳麓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课标内容:1、了解唐朝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2、以唐诗为例,了解唐代文学的成就。教学目标:了解唐朝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知道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及杰出代表。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重点:1、唐朝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2、诗歌的黄金时代。难点: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自主学习】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1、原因:唐代文化,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的景象。2、表现;在唐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许多外来也随之传播。大多数唐朝统治者

2、推行的宗教政策,允许信徒建寺传教,使唐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也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二、五彩纷呈的唐诗代表人物风格代表作“诗仙”既,又,充满奇特的,体现了盛唐高扬的个性、蓬勃向上时代精神《》《》“诗圣”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白居易写了大量的诗,重在揭露,表达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他的诗、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合作探究】阅读背诵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体会他们的写作风格。【达标检测】1、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在“唐宋诗篇”中被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A.李白B

3、.杜甫C.自居易D.苏轼2、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的是()A.诗歌B.散文C.史学D.戏曲3、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A.李白B.李商隐C.白居易D.杜甫4、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课后反思】答案【自主学习】一、1、兼收并蓄胡风盛行2、宗教开明二、李白豪迈奔放

4、清新飘逸想象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杜甫三吏三别讽喻社会黑暗通俗易懂【达标检测】1.A2.A3.D4.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