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

ID:56442317

大小:3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设计个性化修改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学习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学习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学习方法五环节。一、启新训练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

2、指向标(课件展示);②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3.图例二、自主学习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闯关题(一):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第二关:熟悉并理解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第第二关闯关题: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择正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从甲处攀登最费力B.从乙处攀登较省力C

3、.从丙处攀登最省力D.从丁处攀登最费力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阅读25页)总结常见地形部位特点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闯关题: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CDEF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阅读课本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能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闯关题:绿色表示、蓝色表示、黄色表示、褐色表示、白色表示。轻松时刻:地形图的判读歌谣: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

4、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三、合作探究:2、读教材27页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写出五种地形的特点: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四、展示点拨1、地图上长白山的白云峰的高度是2691米,这个高度是()A、相对高度B、海拔C、等高线D、一般高度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黄色通常表示(),蓝色通常表示()A、平原B、盆地C、山地D、海洋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A、地面崎岖不平B、地面平坦C、地表起伏小D、海拔相差不大4、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

5、对高度是()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5、四幅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坡度最大的是()6、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A、高原B、丘陵C、山地D、盆地7、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8、在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形是()A.高原B.山地C.山谷D.断崖五、反馈提升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B.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C.地图上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山峰D.地图上等高线向低

6、处凸出的地方,表示山谷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绿色表示()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A.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B.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C.陆地上地势由高到低的变化D.海水由深到浅的变化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果有一组等高线向低处和高处凸出,可以判定该处为()A.山脊B.山谷C.山顶D.山坡5.海拔一般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的地形是指()A.丘陵B.平原C.山地D.盆地6.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的是()A.平原B.丘陵C.盆地

7、D.山地7.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是()A.丘陵B.平原C.盆地D.山地8、读下图填空:北·ABCD···20015050250300100(1)A点的高度是米,B点的高度是米,A点大约在B点的方向(2)图中整列山脉的坡较陡,坡较缓。(3)D点比C点高出米,这是指D点对C点的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