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

ID:56458878

大小:44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6-18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汉代政论、史传和赋魏晋南北朝辞赋唐宋古文运动元明清散文流派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表现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鉴赏技法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

3、”的安置。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一、先秦1.第一部散文集2.诸子散文3.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说理)历史散文(记事)(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诸子散文:

4、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儒家:《论语》(言简意赅)《孟子》(言辞雄辩)《荀子》(论证缜密)道家:《老子》(说理透彻)《庄子》(想象奇特)法家:《韩非子》(犀利峻峭)墨家:《墨子》(逻辑性强)杂家:《吕氏春秋》(条理分明)历史散文:1.《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2.《春秋》与《左传》(相传为孔子、左丘明所写,善描战争)3.《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写,善于记言)4.《战国策》(西汉刘向辑成,长于说事)二、汉

5、代1.史传文2.政论文3.赋史传文:司马迁、班固政论文:贾谊、晁错汉赋:汉赋四大家等汉代散文史传文: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1.《史记》①开创了“纪传体”体例。②开创了综合纂史方法。③秉笔直书。④形象生动。2.《汉书》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②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③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政论文:1.贾谊: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2.晁错:《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赋:1.赋的产生:赋作为一种

6、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宋玉有赋体作品《高唐赋》、《神女赋》和《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好色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2.赋的特点:体

7、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吸收了楚辞的特点。正由于赋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辞赋并称。3.赋的发展:大赋——京都赋——小赋4.代表作家及作品: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蔡邕《述行赋》祢衡《鹦鹉赋》赵壹《刺世疾邪赋》汉赋四大家三、魏晋南北朝辞赋1.特征:①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②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

8、多样化。(骈文)2.代表作家:魏:三曹魏晋:阮籍、嵇康、左思东晋:王羲之、陶渊明南朝:鲍照关于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