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资料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

ID:5645908

大小:4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21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_第1页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_第2页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_第3页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_第4页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活跃在斗争舞台上的主要是人主、谋臣、武士。作者倾注了巨大热情的就其中的杰出任务,即明主、贤臣和勇士,他们体现了罗贯中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而那些背弃伦理、庸碌无能的人,作者则“聚敛天下之恶名而加之”,从反面高标自己的人格理想。先看人主系统。人主中有三个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和孙权。其中孙权以弱冠之年继父兄余烈,坐镇江东,屈身忍辱,任才尚计,君臣相得,终于鼎足三分而居其一,享国数十年,按毛宗岗的说法,吴是僭国,但罗贯中(毛也不例外)对他不但极少批评,而且溢美之辞甚多(与曹

2、操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因为,一方面他符合英雄人物立功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劣迹?甚少,基本符合人们对明主的要求,这些可以通过曹刘二人的对比予以说明,故从略。曹操和刘备是“即生瑜,何生亮”的一对对头。作者对他们的贬褒基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贬褒的价值坐标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主的特殊规定性。所谓“智仁勇,天下之达德也”,英雄形象的伦理性即在于此。作为统领群英的核心人物,必有超乎常人的雄才大略,而演义不同于历史,人们有更大的自由度,故能在不伤害美学原则和违背历史基本事实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人格理想和伦理准则,重塑人物形象,因此,

3、演义更能体现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历史小说中,雄才大略的一面往往被淡化了,这是因为,中国百姓一般认为,作为一个明主,最主要的是“仁”,这是小说家们,也是中国百姓寓于他们的理想观念。“仁”是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涵盖了忠、孝、弟、恕、恭、宽、信、敏、惠、节、义、廉、耻等各种行为规范,这正符合士人对明主的理想,于是小说家竭力让他们成为仁义礼智信、才胆学识情兼备的“完人”。通过曹操和刘备的对比,《三国演义》对人主的伦理要求就昭然若揭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行为的确有似乎合乎忠、顺、宽、义、仁的表现,但由于他恶劣的动机,尤其

4、是他“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一贯信念和个人品质,使他偶尔为之的“善举”在他人看来仿佛是隐藏野心、视机而动的策略,拉拢人心、自丰羽翼的诡计,沽名钓誉、自我美化的伎俩。与曹操相对,刘备虽不时流露出枭雄的某些特性,但待人坦诚、仁厚爱民、志向远大,尤其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成为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仁主、明主。刘备曾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小说也正是这样将曹操与刘备对照着刻画的。如刘关张桃园结义情同手足,扶危救困,生死

5、与共。当张飞贪杯失陷徐州及刘备家小而欲自刎时,刘备一把抱住,说:“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今虽了失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后来刘备伐吴复仇,虽然有损于刘备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的一面,但他“不为二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的慷慨陈辞,使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形象由此更加高大、悲壮,完成了他美学意义上画龙点睛的一笔,成就了道德自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一个典范。而曹操就恰恰相反。吕伯奢是曹嵩的结拜兄弟,曹操的义叔。当曹操被通缉逃窜时,吕伯奢热情接待。曹操因误会错杀吕伯奢家属,

6、还事出有因,但后来怕吕氏将来报复,于己不利,明知而故杀,作者借陈宫之口指出,“大不义也”。曹操却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感情上看,他绝没有对死者的凄怆,有的,只是刽子手毫无人性的冷酷;从语意上讲,对自己的恶作剧,曹操没有半点解嘲或掩饰的企图,有的,只是经过生活历练总结出来的人生宣言的狂妄,哪里有一点“义”在?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一个以诚、以仁,一个以利、以诈。曹操为了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将徐母骗到许昌,招徐归顺。徐庶有王佐之才,又知刘备虚实。孙乾劝刘备强留徐庶,让曹操斩其母,徐必定竭力辅刘攻曹。刘备

7、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可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颜良连折曹操二将,无人能敌,而曹操欲留住关羽故意不启用他,因为关羽投降后曾说:“吾足知曹公待吾甚厚……必立功以报曹公,然后方去。”程昱进言道:“丞相又爱之,又疑之,何不取来,两强相并?如胜则重用,如败则决疑。”曹操一听:“妙!”真可谓用心险恶、权诈用尽。二者优劣,分分明明。至于杀杨修、弥衡、孔融、荀攸等人,更无情义可言了。刘备曾得一的卢马,据说妨主。徐庶教刘备禳法:“公意中有仇怨

8、之人,可将此马赠之,然后乘之。自然无事。”刘备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之谓也。再看曹操,想杀弥衡,又怕坏了他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名声,就想借刘表、黄祖之手报复,睚眦必报,二人品性可谓不啻云壤之别了。对待百姓,曹操也是一个两面人,但共用的还是一个脑袋。为父报仇,一意屠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