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

ID:56465870

大小:672.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6-19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_第1页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_第2页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_第3页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_第4页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流体流动——(3)管内流体流动现象化工原理(上)1.3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3.1流体的粘度1.3.2流体的流动型态1.3.3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1.3.4流体流动边界层1.3.1流体的粘度一、牛顿粘性定律或式中:F——内摩擦力,N;τ——剪应力,Pa;——法向速度梯度,1/s;μ——比例系数,称为流体的粘度,Pa·s。Fuu+dudy牛顿型流体: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符合牛顿 粘性定律的流体;非牛顿型流体: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二、流体的粘度(动力粘度)1.粘度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时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单位速度梯度所需的剪应

2、力。粘度的物理本质:分子间动量传递。 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碰撞。液体:T↑→↓气体:一般T↑→↑超高压p↑→↑2.粘度的单位SI制:Pa·s或kg/(m·s)物理制:cP(厘泊)换算关系1cP=10-3Pa·s3.运动粘度粘度μ与密度ρ的之比。m2/s一、雷诺实验1.3.2流体的流动型态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湍流(或紊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二、流型判据——雷诺准数无因次数群(1)1

3、.判断流型Re≤2000时,流动为层流,此区称为层流区;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此区称为湍流区;2000

4、直管内层流流动时,其速度呈抛物面分布。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层流流动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1/2。(3)哈根-泊谡叶方程二、湍流时的速度分布剪应力:e为湍流粘度,与流体的流动状况有关。湍流速度分布的经验式: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流动边界层:存在着较大速度梯度的流体层区域,即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外缘与壁面间的垂直距离。1.3.4流体流动边界层流体在平板上流动时的边界层: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为理想

5、流体。边界层流型: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层流边界层: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的流型为层流。湍流边界层:离平板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转为湍流。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边界层充分发展的边界层厚度为圆管的半径;进口段内有边界层内外之分。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进口段长度:层流:湍流:湍流流动时:湍流主体:速度脉动较大,以湍流粘度为主,径向传递因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过渡层:分子粘度与湍流粘度相当;层流内层:速度脉动较小,以分子粘度为主,径向传递只能依赖分子运动。——层流内层为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Re越大,湍动程度越高,层流内层厚度越薄。AB

6、S二、边界层的分离A→C:流道截面积逐渐减小,流速逐渐增加,压力逐渐减小(顺压梯度);C→S:流道截面积逐渐增加,流速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增加(逆压梯度);S点:物体表面的流体质点在逆压梯度和粘性剪应力的作用下,速度降为0。SS’以下:边界层脱离固体壁面,而后倒流回来,形成涡流,出现边界层分离。边界层分离的后果:产生大量旋涡;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流体具有粘性;流动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