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

ID:56487250

大小:35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24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_第1页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_第2页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_第3页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_第4页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整理【例1】一斜面长10米,高1米,一重100牛的物块恰好能沿此斜面匀速向下滑动,若以平行于斜面的力F将此物块匀速推上斜面,则F=________N。【例2】如图所示,试管A漂浮在水面上,试管B悬浮在水中,试管A与试管B都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将试管A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A不会回到原来位置B.将试管A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A会回到原来位置C.将试管B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B会回到原来位置D.将试管B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B会回到原来位置【例3】下雨了。如果忘了带伞又必须在雨中行走,是走还

2、是跑才能被雨少淋?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节目《流言终结者》中,两位实验专家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的结论是跑步比走路淋雨多。但节目中也提及美国北卡罗来州的两名气象学家曾做过这个实验,得到结果却是跑步比走路淋的雨少40%。同样的问题的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让我们建立如下物理模型,讨论这个问题。淋雨量问题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单位体积降雨量,竖直雨速v雨,水平风速v风,人的行走速度v人(当跑步时,v人比较大),行走的直线距离L1和人的淋浴面积。人可简化为一个长方体模型,如图所示,可能被淋到的面为:S顶,S正(代表人的正面),S背。若以上条件均已知,则(

3、1)在无风的情况下,即v风=0,人在雨中行走或跑步,S顶,S正,S背三个面中,哪个面的淋雨为0?(2)请写出无风时,淋雨量不为0的各面的淋雨量的表达式。由此,在无风的情况,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3)若有风,且背面有风,求雨滴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小,并写出总淋雨量的表达式,说明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例4】一、正文:圆周运动大家学习了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但研究的基本都是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实际生活中,绝大部分物体的运动都不是直线运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物体运动的研究进行拓展,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最简单曲线运动之一的圆周运动。物

4、体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即物体运动时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曲线运动。例如吊扇、车轮、皮带轮等都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如:竖直平面内绳/杆转动小球、竖直平面内的单摆运动)。在圆周运动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指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物理学中人们提出一系列物理量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半径R:物体经过的实际轨迹圆的半径。(2)线速度v;物体沿圆周从A点运动到B点通过的弧长s与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其方向始终沿圆周的切线方向。(

5、3)角速度:物体沿圆周从A点运动到B点通过的弧长所对圆心角(采用弧度制,单位是弧长。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弧度)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任何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这个力要不断改变速度的方向,只有合适大小和方向的力才能维持物体在圆轨道上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可以证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这个力的方向一直指向圆心,所以把这个力叫做向心力,且向心力大小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经过分析可以知道,如果向心力突

6、然消逝,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离心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绕着太阳公转等都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而这些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是由质量引起的相互吸引力。力的作用方向在两小物体的连线上,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追索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原因而发现的,1687年正式发表。以m1、m2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则相互吸引的

7、力F为:式中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严格地说,上式是对两质点而言的。因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一语指的是两个质点(有质量无体积的点)的距离。如果一个是质点,另一个是有限体,则可把有限体分割成许多质点,并求出它们引力的和,就能得到整个有限体对质点的作用力。牛顿曾证明: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对球外一质点的引力同整个球体质量集中在球心的情况无异。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了开普勒定律、月球绕地球的运动、潮汐的成因和地球两极较扁等自然现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力学的基础。人造卫星,月球和行星探测器的轨道,都是以这个定律为基础来计算的

8、。万有引力存在的实验证明和引力常数G的测定是卡文迪什于1798年做出的,目前引力常数的公认值是。正因为万有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