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

ID:56487439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24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1页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2页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3页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4页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植物生理学》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细胞生理3、水势(Ψw):同温同压下,每偏摩尔体积纯水与水的化学势差。(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和压力势(ψp),即Ψw=

2、ψs+ψm+ψp)4、溶质势(ψs):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压力势(ψp):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引起的水势变化值。衬质势(ψm):由于亲水物质对水的吸引而降低的水势。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c.降低叶温。d.有利于气体交换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

3、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植物需要量较大、其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0.1%以上的元素,共有9种,即C、H、O3种非矿质元素和N、P、S、K、Ca、Mg6种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是指植物需要量极微、其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的0.01%以下,包括Fe、Mn、Zn、Cu、B、Mo、Ni、Cl,这类元素在植物体内稍多即会发生毒害。8、缺素症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

4、,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内容也要看下及书上面的什么是“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也要看P81)11、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CO₂和H2O合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12、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⑴结构原因:C3: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好,无花环型,叶绿体无或少;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C4:维管束鞘细胞发育良好,有花环型,叶绿体较大;光合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合。⑵生理原因:①PEPC对CO2的Km(米氏常数

5、)远小于Rubisico,所以C4对CO2的亲合力大,低CO2浓度(干旱)下,光合速率更高。   ②C4植物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改变了CO2/O2比率, 改变了Rubisico的作用方向,降低了光呼吸。13.光补偿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P132CO₂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₂浓度即为CO₂补偿点(图中C点)。CO₂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CO₂浓度被称为CO₂饱和点。(图中S点)——P134图

6、4-2614.实验证明,呼吸链中酶复合体I、III和IV是3个偶联部位,酶复合体II不是偶联部位。NADH经呼吸链氧化要通过酶复合体I、III和IV3个偶联部位,可形成3molATP。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只通过酶复合体III和IV2个偶联部位,所以只形成2molATP。15.磷/氧比(P/Oratio)是评价氧化磷酸化作用活力的指标,是指呼吸作用每消耗1mol氧经氧化磷酸化作用合成了多少(mol)ATP。主路 P/O=3支路ⅠⅡ P/O=2 支路Ⅲ P/O=1电子传递链交替途径 P/O=1ⅠⅡⅢ呼吸链: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

7、给被激活的氧分子,并与之结合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1.NADH和FADH2电子传递途径NADH电子传递途径通过了酶复合体I、III、IV,每传递一对电子可磊出10个H,因此该途径P/O=3,该途径受鱼藤酮、抗霉素A、氰化物抑制。FADH2电子传递途径绕过了酶复合体I,通过了酶复合体III、IV,每传递一对电子可磊出6个H,因此该途径P/O=2,该途径不受鱼藤酮、抗霉素A、氰化物抑制。另外,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还存在一种对鱼藤酮不敏感的NADH脱氢酶,氧化从“苹果酸穿梭”产生的NADH,该电子传递途径绕过了酶复合体I,电子从UQ处进入电子传递链,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