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

ID:56498613

大小:29.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25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学习方法讲述法,探究法,分析法。学习过程引入新课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自主学习活动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讨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结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互助:企

2、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  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活动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讨论: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小结:课堂自测: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山坡

3、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A、空气新鲜B、温度高C、阳光充足D、水分多3、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水    B.空气    C.温度    D.土壤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    B.水    C.温度    D.湿度5、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A.缺氮时植株矮小B.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C.蝗虫具有保护色D.鹿、兔遇到敌害时快速奔逃6、下列不属

4、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森林净化空气C.沙漠变绿洲D.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的形态差别很大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A.一块草场B.沙漠C.生物圈D.羊群8、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作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

5、岭,这个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条件决定人口数量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10、秋天凋落的枯叶之所以不是生物,主要原因是()A、它已经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了B、它已经不能再生长了C、它已经没有绿色了D、它已经不能再繁殖了11、生命科学在宏观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生理B、生态学C、遗传学D、进化论1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命现象B、生理C、遗传和变异D、结构13.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课外阅

6、读:植物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有花植物,大约有30000种。能直接或间接供人吃、穿、住、用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其中光是能吃的就有2000多种。除了栽培的庄稼以外,还有很多野生淀粉、油料、水果、糖料以及野菜等植物。而欧洲和美洲的食用植物加起来也只有1000多种。    我国的资源植物为什么这样丰富呢?我国的面积和整个欧洲差不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寒、温、热三带气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属于温暖地带,适合各种植物生长。我国地形复杂,高山、丘陵、平原、深谷、江河、湖海,应有尽有

7、,各种植物都可以找到生长的地方。学习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