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

ID:56514734

大小:2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6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无答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课前预习】【情境导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曲线一、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阅读】课本P36表9-1。查找:20℃时,NaCl的溶解度    g;60℃时,KNO3的溶解度     g。【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不足之处。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一

2、种方法。但该表还是不,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阅读】课本P37,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        变化的曲线。2.仔细观察图9-12和图9-13,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⑴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的溶解度;⑶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⑷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的大小。【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⑴三线: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

3、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⑵四点: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         状态)。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且有部分;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练习:如右下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⑵对于A物质来讲Q点、X点和R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P点又表示什么意思?⑶对于B物质,它的曲线下方表示什

4、么意思?上方呢?⑷阴影部分对于A、B两物质有何意思?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题】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①Q点的含义:                              。②P点的含义:                         。③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④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⑤t3℃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或      。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有  物质,无晶体析出有  

5、物质。⑦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⑧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⑨除去甲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甲与乙(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⑩在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为什么?   。【阅读】课本P37。银制器皿可以防腐的原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41.10

6、.·1.左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                     ,    Q点的含义是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左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2)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3)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7、           。 (4)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            ;若将t1℃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