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ID:56536609

大小:2.42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6-27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_第1页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_第2页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_第3页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_第4页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图版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标解读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新课导入建议用《地心游记》故事导入,一位教授从冰岛火山口进入地下,最后再岩流的冲击下,从地中海的一个火山口回到地面,引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的兴趣导入新课。演示结束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主要特征。2.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图,掌握大气的垂直分

2、层及各层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了解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重要性。4.了解水圈、生物圈的主要特征。1.地球的内部圈层(重点)。2.大气垂直分层(重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传播速度横波纵波莫霍面古登堡面岩石软流铁镍1.2012年10月24日,都江堰地区发生地震,位于震中的人感觉的震动形式是怎样的?【提示】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地球的外部圈层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气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氧气一切生物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原料对地面有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保护地球生命水汽、固体杂质影响的重要因素

3、生命活动光合作用保温紫外线天气变化运动状况名称特点与人类的关系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空气的运动十分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众多的发生地B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趋势,空气以运动为主大气,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C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电离层能反射对流层平流层降低对流天气现象稳定递增水平无线电波97%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生存环境大气圈水圈地壳2.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提示】因为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地球的内部圈层【问题导思】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遇到不同的介质,地震波传播速度会发

4、生变化。在莫霍面,地震波的速度有什么变化?【提示】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2.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在古登堡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据此推测外地核的状态。【提示】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这说明外地核可能是液态。3.人们经常用煮熟鸡蛋的结构特点来形象地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请你说明两者的结构对应特点。【提示】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

5、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70~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1)该地震波应是()A.纵波B.横波C.纵横波D.无法判断(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3)该地可能位于()A.116°E,40°NB.90°E,30°N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思路点拨】第(1)题,利用波速判断纵、横波。第(2)题,莫霍面是波速变化大的地方。第(3)题,利用莫霍面的深度在海洋和陆地的差异特点进行判断。【解析】第(1)题,根据横坐标显

6、示3~6km/s的速度,可知是横波。第(2)题,从图上看地震波(横波)的波速在地下5km处突然增大,说明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地区。第(3)题,依据陆壳厚度大于洋壳的原理,参照供选各项确定的实际位置,可知D点在太平洋,其余选项在陆地上。【答案】(1)B(2)A(3)D地球的外部圈层【问题导思】1.“光合作用的原料”、“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电离层分别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提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臭氧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2.在大气

7、的垂直分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有哪几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有哪几层?【提示】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中间层内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热层内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3.在组成水圈的水体中,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有哪些?【提示】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2.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大气密度非常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

8、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航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单一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平均下降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