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

ID:56542395

大小:3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27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_第1页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_第2页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_第3页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_第4页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_区域地理_综合检测十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题型综合检测十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5·龙岩市一中考前模拟)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1~2题。1.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A.山前冲积扇B.河漫滩C.河口三角洲D.山间盆地2.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①横沙丘;②纵沙丘;③抛物型沙丘;④无沙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015·湖南省望城一中月考)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

2、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3~4题。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2015·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期初)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

3、地球的自转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D.地球的公转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2015·湖北省教学合作10月联考)读“世界某地区一古城遗址分布及其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①滑坡、泥石流频发②火山喷发③人口增长过快④过度使用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2

4、015·石家庄市阶段测试)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9~10题。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1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2015·西安市一中阶段测试)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11~13题:11.

5、湿润系数可能指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12.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A.人口密度B.植被密度C.交通线密度D.湖泊密度(2015·唐山一中期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14~1

6、5题。14.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二、综合题(40分)16.(2015·江苏联考)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6分)(3)

7、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8分)17.(福建省三明一中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左图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材料二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材料三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4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

8、到4.8天。(l)左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为冬季,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4分)(2)简述左图中M地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8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