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

ID:56581159

大小:1.5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6-29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_第1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_第2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_第3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_第4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学生用书P244]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1.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3.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1)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被下一营养级同化。(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4)未被利用。4.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5.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2、=×100%。一般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6.研究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

3、个统一的整体。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1.(必修3P94

4、图5—7改编)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B.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2.(必修3P96图5—9改编)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a、b、c、d表示不同的营养级B.a、b、c、d之间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C.a、b、c、d的大小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的多少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

5、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B3.思维诊断(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①(2016·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期末T30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②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③(2016·东北师大附中期末T25A)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④稻田生态系统中,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⑥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

6、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⑦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①(2016·南京市高三质量检测T20C)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②碳的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③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④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⑤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热能,所以能量流动具

7、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⑥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生用书P245]1.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1)(2)能量去向分析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2.

8、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传递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3.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类型项目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态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