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

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

ID:56609478

大小:2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9

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氮的循环(3课时)第二课时:氨和铵态氮肥课时达标1(原创)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溶于水显弱碱性B.氨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可用于氨的检验C.氨水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8NH3+3Cl2=N2+6NH4Cl中NH3做氧化剂2.(选用)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都是晶体B.都易溶于水C.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D.受热分解都能产生氨气3.(原创)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固体氢氧化钠D.生石灰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

2、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②④5.(原创)已知25%的氨水密度为0.91g·cm-3,5%的氨水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6.(选用)关于铵根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均无色B.加热可与OH―反应生成NH3C.只存在于溶液中D.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7.(选用)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

3、因是存在内外压强差。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c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则a和b不可能是()a(气体)b(液体)ANO2H2OBCl2NaOH溶液-4-用心爱心专心CNOH2ODHClNaOH溶液8.(变式)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A.BaCl2溶液B.Ba(NO3)2溶液C.Ba(OH)2溶液D.AgNO3溶液9.(原创)一种白色固体A(纯净物)受热分解得到气体a和b,此外还有水生成,a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b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a的2.6倍,则a是______,b是_________;A可能是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思维升华10.(变式)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11.(选用)下面是试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12.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

5、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⑵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4-用心爱心专心,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创新探究13.(变式)某同学设计并探究氨在催化剂作用下,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实验,他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实验方法:在锥形瓶中加入浓氨水,然后将铂丝加热到红热状态,再插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1)该同学探究氨的催化氧化,他选择浓氨水是因为:若想快速看到实验现象,应向浓氨水中加入或进行操作。(2)你推测他将看到的现象是,有关方程式为

6、:。附:答案课时达标1A氨溶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能部分电离出NH4+和OH-,使氨水显碱性,A正确;氨气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错误;氨气只能与挥发性酸反应产生白烟,与难挥发性酸反应,不产生白烟,C错误;在8NH3+3Cl2=N2+6NH4Cl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D错误。2.D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时都能产生氨气。如NH4HNO3在不同温度时的分解产物不同,在某温度时其分解的方程式为5NH4HNO3=4N2+2HNO3+9H2O,可以看出这种分解方式并没

7、有产生氨气。3.B铵盐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4.B处理后的幕布不易着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二是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可以有效隔绝幕布与空气的接触。5.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氨水等质量混合时,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正好等于两溶液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当以不同质量混合时,若浓氨水的质量多,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大于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相反,若稀氨水的质量多,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由于氨水的密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不同浓度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时,则稀氨水的质量多,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6.C在铵

8、盐晶体中也存在铵根离子。7.CA项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