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1-1.2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1.2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

ID:56637921

大小:7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1.2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1.2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1.2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1.2教学目标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教学难点声音的特性教具使用教学方法探究、练习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要点: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液体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

2、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4、声源在振动发声A、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B、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

3、)、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5、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B、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

4、,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二、例题分析例1、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___的___而产生的。当有人敲鼓的时候,如果在鼓面上刚好有几粒沙子,则可看到沙子跳动起来,据此可知,__________。例2、在一个玻璃钟罩里有一只电铃,通电时,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铃的声音。但如果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全部抽掉,通电后,人将___(“能”、“不能”)听到声音,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回声是由于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而___回来的声音;人的耳要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

5、要达到__s,也即障碍物离原声的距离至少要达到__m。例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例5、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A.频率大的传播速度大B.频率小的传播速度小C.传播速度一样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三、小结四、作业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