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

ID:56669397

大小:3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3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学习目标[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2.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黄赤交角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表产生的影响。3.运用地球运动的原理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在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区时和日界线。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道平面赤道平面⑤------------------------的变化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⑥------------------------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昼

2、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地理意义方向、周期、速度⑦的产生地理意义方向、周期、速度晨昏线的作用二、知识梳理昼夜交替现象:周期①----------小时(一个太阳日)地方时的产生:经度每隔②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水平物体偏向:北半球③偏、南半球④偏三、学法点拨重、难点归纳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征、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判读和绘制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是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点是自转、公转地理意义,难点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赤道平

3、面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不同热量带中的不同的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形成差异的原因。对这些现象要进行成因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地理现象的产生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以及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成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现代值为23°26′。黄赤交角的意义: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既南北回归线为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的界线,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2.晨昏线(圈)(1)晨昏线的作用与判定昼半

4、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限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限为晨线。(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和极圈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图1-3-11.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2)产生地方时差异①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②时区: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时区的计算: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

5、得的商四舍五入后,为该地所在的时区③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即:时刻上是东早西晚。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第一步:分别确定两地的时区,得出两地间的时区差;若两地在同侧时区,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在异侧时区,时区数相加。第二步:若求

6、已知区时东侧地点的区时,则将时区差相加;若求已知时区西侧的区时,则将时区数相减。即:时间上东加西减。④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⑤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两侧的时区区时(时间)相同、日期不同从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图1-3-2(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偏向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运动方向的右)偏;南半球向左(运动方向的左)偏。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赤道上无偏向。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

7、从直射点太阳向南北两方降低,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②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正好相反,即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南半球极圈附近春分日赤道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夏至日北回归线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长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地区为极昼;南极圈上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昼夜

8、等长昼夜等长冬至日南回归线一年中昼最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