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

ID:567023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1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民勤县薛百乡五星完小刘继成【作者简介】刘继成,男,生于1976年12月,毕业武威师范,系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五星完小教师,曾获“甘肃省论文奖二等奖”称号。联系地址: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五星完小邮政编码:733300联系电话:13884086979电子邮箱:xb4231615@163.com【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力求规范清晰、

2、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其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述拙见。一、      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又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

3、生的思想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像朱自清的《背影》、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内容融会贯通,然后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妙语连珠,逸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

4、就会有效学生和作品之间时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二、教学语言要形象直观、幽默风趣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未成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较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感染。而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能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触、嗅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乐于、易于接受。例如,

5、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向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者下肢患了一点点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条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收获比起一味的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的多,而且省时省力。喜欢幽默风趣同样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富于幽默感的语言,

6、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能够产生出美感来,让学生的的确确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教师由其不同于一些蹩脚的演员,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是用损别人的手法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的心理。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富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在教学《统筹方法》一文时,让学生口头列举现实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

7、实例,不少学生都列举的是做饭、洗衣之类的事,对此,既不能简单否定,但课堂又不能滞留不前,当时魏书生便风趣地说:“咱们能不能把自己从狭小的厨房里解放出来啊,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呢?”学生会心一笑课堂便被引向了深入。可见教师只有不断白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三、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和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

8、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