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

ID:56705879

大小:9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5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_第1页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_第2页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_第3页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_第4页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2.1微观孔隙结构类型的研究方法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张,从一开始单纯依靠天然能量驱油逐渐发展到用注水注气疯方法开采石油,于是开始出现了多相渗流,贝克莱—勒弗莱脱关于水驱油非活塞式驱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多相渗流的基础,拟压力方法的引入使油气两相渗流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油气储集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云翳的通道。它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规则的外部集合形状,它是渗流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了解。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混合空隙。(1)原生孔隙指原始沉积物固有的空隙,如(陆源碎屑)粒间孔、(陆源碎

2、屑)粒内孔等。原生粒间孔经机械压实作用改造后变小,习惯上称之为原生缩小粒间孔,此类孔隙在本区不甚发育(图2-5,图2-6)。图2-5少量原生缩小粒间孔;单偏光10×10Fig.2-5Fine-grainedarkoselithicsandstone图2-6少量原生粒间孔;单偏光:10×10Fig.2-6Fine-grainedarkoselithicsandstone(2)次生孔隙经次生作用(如淋滤、溶解、交代、重结晶等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孔隙。构成本区砂岩主要储集空间的次生孔隙由溶解成岩作用形成。主要包括粒内溶孔、铸模孔隙和胶结物

3、内溶孔。图2-7长石粒内溶孔;单偏光10×10Fig.2-7Arcosicintergranulardissolvedpore,plainlight10×10图2-8岩屑粒内溶孔;单偏光10×10Fig.2-8Lithicintergranulardissolvedpore,plainlight10×10粒内溶孔见于易溶的陆源长石颗粒、岩屑和内源介形虫骨壳。其中长石粒内溶孔常依长石颗粒的解理缝、双晶缝、裂隙外延伸展(图2-7)。陆源岩屑遭受部分溶蚀后形成岩屑粒内溶孔,粒内见有难溶组分(图2-8)。本区还可见介形虫化石,体腔内先期充填的碳酸盐胶

4、结物后来发生溶解,形成溶蚀孔隙。特征是介形虫壳体基本完整,体内见有残余的碳酸盐矿物(图2-9)。图2-9介形虫体腔内溶孔;单偏光10×10Fig.2-9Withinmussel-shrimpdissolvedporemplainlight10×10图2-10长石铸模孔隙.,单偏光10×20Fig.2-10Arcosicmatrixpore,plainlight10×20溶解作用强烈可使陆源碎屑、内源颗粒(如生物介壳、鲕粒等)被全部溶解掉,若该颗粒外形轮廓、解理缝、岩石结构等自身特征尚可辨识时,称此种空隙为铸模孔隙。本区的铸模孔隙有长石铸模孔隙

5、和岩屑铸模孔隙,前者发育(图2-10)。图2-11连晶方解石胶结物内溶孔;均为正交光,右加石膏试板,正交光10×20Fig.2-11Withinintergrowthcalcitecementdissolvedpore;orthogonallightplainlight,10×20.rightplastertablet胶结物内溶孔是本区最为发育的一类次生孔隙,见于方解石胶结物、硬石膏胶结物、铁方解石胶结物、铁白云石,以方解石胶结物最为普遍,硬石膏胶结物次之,后二者不发育(图2-11、图2-12)。(3)混合孔隙混合孔隙指同时包括原生、次生成因

6、的孔隙,主要有粒间溶蚀扩大孔和超大孔隙。粒间溶蚀扩大孔在本区岩石中常见,主要特征是于颗粒之间,孔隙边缘不规则,呈港湾状、参差状;可见漂浮状颗粒,为残留的难溶组分。由原生粒间孔隙周边的易溶组分(如长石颗粒)被溶解扩孔隙形成(图2-13,图2-14)。图2-12连晶硬石膏胶结物内溶孔,硬石膏胶结物二级蓝干涉色;左为单偏光,右为正交光,10×10Fig.2-12Withinintergrowthplastercementdissolvedpore,anhydritecementisthesecondblueinterferencecolor,the

7、leftisplainlight,therightisorthogonallight,10×10图2-13粒间溶孔;单偏光10×10Fig.2-13intergranulardissolvedpore,plainlight10×10图2-14粒间溶孔发育,铸体薄片,单偏光10×10Fig.2-14intergranulardissolvedporedevelopmentcastcolorflake,plainlight10×10超大孔隙是指体积大于周边最大颗粒体积的孔隙,边缘参差不齐,其内常见漂浮状颗粒。超大孔隙是在粒间溶孔、原生粒间孔已经存

8、在的基础上,再次甚至多次溶解扩孔形成的,属混合成因的孔隙类型,是一种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3油气储集层的特点1储容性油气储集层作为一种多孔介质,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