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

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

ID:5675879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7

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_第1页
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_第2页
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_第3页
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班与对照班2011年秋期成绩对比与分析摘要:新世纪小学在2010年秋期以五(1)班和五(2)、五(3)班共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前后测试的对照组方法,对比分析了充分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前者效果较好。因而针对我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关键词:有效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学生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等。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新课程标

2、准》的颁布,我们提出了有效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这一实验课题,这是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对教育教学的改革试验工作。在此环境下数学组就有效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为了测试其有效性,我们将其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一、实验对

3、象与工具。1、实验对象:   这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新世纪小学2011年秋期五(1)班和五(2)、五(3)班共150名学生,其中五(1)班为实验班,五(2)、五(3)班为对照班。2、调查工具:   这次研究采用了两种调查工具:一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抽测;另一种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二、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   为准确了解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是否处于同一水平,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试题为新世纪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试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2011年秋期期中、期末考

4、试数学成绩(见表1),从有关数据看三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同一水平。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程设置、使用教材、课时安排及任课教师等均无差别。实验跨度为一学期,采用的都是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每周课时均为5学时(每学时40分钟),都进行学案教学。不同的是实验班的数学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分组,有效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以优带后,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一帮一,组帮一。课堂上和课后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包括质疑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等问题。当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消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时辅导

5、后进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提高。而对照班则采取传统的教师面授形式,为了解教学的效果,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2011年秋期的阶段性抽测和中考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见表2、表3)。从第二学期平均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成绩均略高于于对照班,这说明对我校学生而言,有效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比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要好一些,成绩要好一些。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上述分析,在肯定有效利用学生采用“问--议--导--练”教学法改革效果的同时,不难发现采用此种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学生教学生缺乏经验、不能站在

6、理论的高度,只能教会后进学生解一道题而非某一类题。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得到的适时反馈不够。其次,由于缺乏同一类题的变式思想和类似练习题源及老师的及时辅导,不能满足部分后进学生学习的需要;再次,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于每一节课中传授的信息不能完全接受,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辅导,使他们在每一小组能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及时关注每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准备相应的补充练习。第三、安排时间对每组中的学困生集中辅导以前的知识漏洞。同时,对于信息量较大的教学

7、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教学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方式,应结合我校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及特点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附件:表1(2009年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班 级学生人数教 师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九(1)36邓海波77.8%16.7%72.35九(5)37邓海波75.7%18.9%72.08表2(2010年春学期阶段性抽测)班 级学生人数教 师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九(1)36邓海波83.3%27.8%76.51九(5

8、)37邓海波78.4%24.3%73.89表3(2010年中考)班 级学生人数教 师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九(1)36邓海波83.3%22.2%85.82九(5)37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